古幣從古至今都是非常火熱的古玩品種,作爲行業價值比較穩定的一大古董藝術門類,近年來隨着藝術品市場不斷擴大,屢屢有稀缺的天價品種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其中最稀罕的十個品種!

齊六字刀

齊刀爲齊國鑄造的貨幣,主要流通在齊國(今山東半島地區)。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面、背有文字或飾紋。

齊刀分爲“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經發現並著錄的齊刀有“齊法化”、“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等數種。

“齊造邦長法化”就是俗稱的“六字刀”,通長18.2-18.5釐米,寬28-29釐米,是田和當諸侯時的開國紀念幣。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立田和爲齊侯,正式建立齊國,鑄造邦刀來紀念這個盛事。

戰國三孔布


三孔布,業界公認的古泉五十名珍之一,是我國最早帶有紀重或紀值銘文的錢幣,對後世影響很大。2010年就曾拍出過352.8萬人民幣的天價,坊間甚至有說法,沒有“三孔布”的人,就不能被稱爲錢幣大家。

“三孔布”是春秋戰國時期首次在錢體上記鑄地、重量的錢幣,戰國晚期時流通於趙國及原中山國地區(今河北省及周邊部分地區)。該幣形制特別,圓首、圓肩、圓襠、圓足,並有明顯外廓,首部及兩足皆有一圓形有廓穿孔,故名三孔布。

共屯赤金圜錢


共屯赤金圜錢,顧名思義,形制爲圜錢,圓穿空,背平素,面有凸起幣文“共屯赤金”,筆畫清晰,鑄造精整。“共”是戰國時期魏國境內的地名,今即河南輝縣,故知爲戰國晚期魏國所鑄。

共屯赤金有多稀有呢?此幣目前僅有唯一一例有明確時間、地點考古發掘的記錄,即1982年山西侯馬喬村一座戰國墓發掘的一枚,此外其餘在案的寥寥幾枚共屯赤金,則發現於民國或民國前,由古泉家捐贈,沒有明確出土時間跟地點。

壯泉四十


壯泉四十是西漢末年王莽政權鑄造的六泉之一,直徑2.2釐米,鑄造時重九銖,銅質精良,錢文精美,爲懸針篆,其中“泉”字中豎斷爲兩截,乃王莽泉的特點。由於在古幣界地位極高,因而仿品很多。

太夏真興


大夏(407-431年)是十六國時期匈奴建立的政權。公元419年,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奪回都城統萬(今陝西靖邊縣白城子),改年號爲“真興”,並鑄發“太夏真興”錢。

大夏真興是我國第一枚國號和年號並鑄一起的錢幣,被稱爲中國古錢界的奇葩,被泉界視爲大珍。

永光錢


永光錢,重二銖,素背,錢文爲薤葉篆“永光”二字,篆法纖巧綺麗,精美絕倫,南朝劉宋國前廢帝劉子業鑄發,位列六朝錢幣名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據史料記載,永光錢實際鑄造不足五個月,且劉宋統治集團內部長期爭權奪位,國內旱飢,外有北魏威脅,沒有國力支撐大量鑄幣,加上後世視之爲“惡錢”,收繳回爐,存世極少。

景和錢


景和錢與永光錢流通於同一時期,爲前廢帝劉子業鑄發於景和元年(465年),由於貨幣市場混亂,僅流通一年多就被禁止流通,數量稀少,工藝精良,難能可貴。

開平通寶


開平通寶據傳爲五代後梁太祖朱溫於開平年間(907-910年)鑄造,但史書沒有記載。今天流於世上的開平通寶僅有大錢一種,形仿開元通寶,但鑄造更粗糙,邊廓不整齊,錢徑約3.4釐米,重量不能測定。

天成元寶

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登位後唐,史稱明宗,改年號爲“天成”,鑄發“天成元寶”,材質爲青銅,小平錢,錢文爲隸書,製作精整,錢徑約2.3釐米,重3.4克左右,是五代錢中的珍稀之品。

永平元寶


永平元寶爲前蜀高祖王建於永平年間(911-915年)鑄發,前蜀是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短命王朝。天佑四年,王建不服梁太祖朱溫的統治,自立爲皇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國壽三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