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單的說,就是潞州大亂,李克用派李存孝去救援澤州。李存孝是唐末晉王李克用義子,十三太保中最有名的。

民間演義傳說: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分別說的是西楚霸王和五代時期第一猛將李存孝。西楚霸王項羽之名即使不看史書之人也能耳熟能詳,此人天生神力,歷來被評爲神勇第一。李存孝知之者可能不多,但能將李存孝跟項羽放在一起相提並論,足見李存孝的不一般。

李存孝是唐末晉王李克用義子,十三太保中最有名的。《新五代史.卷三十六》記載李存孝征戰時期:“驍勇冠絕,常將騎爲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大意便是李存孝英勇善戰,所向無敵,都沒有打過敗仗。

如此神勇的義子,李克用極是寵愛,每次打仗都帶上他,讓他做先鋒。李存孝出戰穿着鐵甲重鎧,手裏揮舞着鐵槊,讓隨從帶着兩匹駿馬跟他一起衝鋒陷陣,每當自己座下的馬兒累了,便換上隨從帶着馬兒再次衝殺,千軍萬馬中斬殺敵人猶如探囊取物。敵人一聽到李存孝大名都嚇破膽,未交陣已退避三舍。

據《五代史》記載:明年,潞州軍亂,殺李克恭以歸唐,梁遣李讜攻李罕之於澤州,存孝以騎兵五千救之。梁軍呼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爲命,今上黨已歸唐,唐兵大集,圍太原,沙陀將無穴以自處,公復誰恃而不降乎?”存孝以精騎五百繞樑柵而呼曰:“我沙陀之求穴者,待爾肉以食軍,可令肥者出鬥!”梁驍將鄧季筠引軍出戰,存孝舞槊擒之,李讜敗走,追擊至馬牢關。

簡單的說,就是潞州大亂,李克用派李存孝去救援澤州。李存孝只帶了5000人馬來到目的地卻遭到朱溫手下罵他們將死葬身之地。李存孝很生氣,選了500名騎兵將敵軍大將鄧季筠引出並活捉。後來,據史料說,李存孝將罵城的士兵全殺了,敵軍害怕得連夜逃走。

以上只爲說明李存孝這人打仗很厲害,很勇猛。這樣的大將出現在哪裏都是很受歡迎的。同樣,李存孝作爲十三太保最出名的,武力值又是最高,自然受到非同一般的待遇。可是壞就也就壞這裏,李存孝自認爲自己勞苦功高,便飄飄來有點自大起來。

十三太保除了二太保李存勖之外,全部都是李克用的養子,每個人都有着自己高超的本領,才被李克用重用被收爲義子。李存孝仗着自己的光輝戰績有點目中無人,與自己這幫兄弟關係處理不是很融洽。而且,李存孝這個人心胸也不是很開闊,一點封賞不公便耿耿於懷,暗生悶氣,口吐怨言。話還是從潞州大戰說起。

話說李存孝澤州大捷之後,朱溫立馬任命孫揆爲昭義節度使,到潞州上任。孫揆帶10000多人前來。李存孝伏兵殺敗孫揆,攻打併奪取了潞州,立下頭功。潞州地勢險要,是兵家要地。李存孝立下此功勞心想義父封賞時,肯定自己的功勞最多,封賞也最多。結果,李克用將潞州臨時節度使的位置留給了十三太保的老十二康君立,而他任命爲汾州刺史。李存孝那個氣,那個不平,爲此竟然好幾天都喫不下飯,睡不好覺。

這就是氣胸太窄,涵養太淺。試想,一個大度之人,豈會計較這些身外之物,人的名,樹的影。你的李存孝的大名早就傳遍四野,卻爲了一個臨時的節度史區區虛名數十日喫不下飯。再說,這康君立也是自家兄弟,封賞多點又在乎什麼呢?李存孝若是大度點,反而落得好,贏得兄弟愛戴。結果因爲封賞之事,鬧得兄弟不和。

再說李克用的另一個養子李存信,與李存孝平時關係就不好,李存信見李存孝勇猛無敵,攻敵必勝,風頭盡顯,心裏又忌又羨。李存孝驕傲自滿,平時也是諸般看不起李存信,認爲李存信的嘴巴遠比他的手腳來得厲害。兩人向來針尖對麥芽。舊五代史記載:時存孝驍勇冠絕,軍中皆下之,惟存信與爭功,由是相惡,有同水火。

當時,李存孝奉命去攻打趙王,由於敵方勢大,李克用又派了李存信一起去攻打。由於兩人平時關係,都擔心被自己人背後捅刀子,雙方攻打時都不用心。爲此,李克用另派十三太保中另一人李嗣勳去攻打,結果大勝。回去之後,李存信陷害李克用,說:“存孝有二心,常避趙不擊。”李存孝知道後忐忑不安,思前想後竟然跑去與趙王通好,投靠了朱溫,還列舉了義你李克用的各種罪狀。李克用知道後,火冒三丈,親自領兵攻打李存孝。李存孝又豈是李克用的對手,很快就被困城內。最後,李存孝高舉白旗爲自己喊冤,說是李存信陷害他,自已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

李克用認爲李存孝這次犯的錯太嚴重了,竟然通敵,若是以後人人效仿,那還得了。他立馬傳令將李存孝五馬分屍。李克用心想,憑着自己往日對他的寵愛,憑着他自己往日立下的功勞,當時只要有人求情,我就順着臺階下,只說念着衆人的情面,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既警告了通敵的下場,又保住存孝的命,可謂一舉兩得。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克用只知道這個兒子作戰勇猛,克敵制勝,卻不知道因爲李存孝心胸狹隘,與身邊兄弟、戰友關係處理極差。當他一聲令下時,竟然沒一個人爲李存信求情,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本來幻想着諸將下跪齊聲求情的場面見不到了,李克用騎虎難下,唯有硬起心腸,行刑。事後,史書記載:李克用悵然恨諸將之不能容也,爲之不視事者十餘日。

李克用是發自內心愛惜李存孝,即使犯下通敵,犯下對自己大不敬之罪狀,也想給予方便,免他死罪。奈何,李存孝空有降龍伏虎之本領,沒有寬人之心。若他心胸寬廣點,不計較些許小事,又怎會與諸兄弟,諸戰友關係外理如此僵硬,竟然沒有一人爲他求情。甚至有許多人還幸災樂禍,如前方講十三太保中老十二康君立。

我們看慣多少得力干將因爲犯錯遇殺頭之罪,被戰友們求情得免,從而再立赫赫戰功。李存孝若有如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豈會讓李存信如此糾結不放,弄個誣陷之罪;豈會讓諸兄弟無動於衷,不置一詞;豈會死後諸人竟然心幸災樂禍。一代猛將,沒死疆場,實爲遺憾。

圖片來源於網絡,資料參考《新五代史 李存孝傳》《舊五代史 李存孝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