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曾走進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當時,楊俊正在和一羣練習戲曲樂器的孩子們交流,那個溫馨和諧的畫面,與其說是一個院長在指導她的學生們,倒不如說是一羣孩子在圍着他們的慈母問東問西。1989年,楊俊隨《西遊記》劇組到湖北黃岡演出,當時湖北省決定“請黃梅戲回孃家”(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縣),湖北相關領導找到楊俊,希望她能留在湖北振興黃梅戲。

  【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 劉平安

  她被譽爲“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曾主演黃梅戲電影《孟姜女》《血淚恩仇錄》《妹娃要過河》,黃梅戲電視劇《貂蟬》,黃梅戲舞臺創作劇目《未了情》《雙下山》等,曾出演86版《西遊記》。曾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等榮譽。

“五一”小長假期間,時隔兩年後,記者再次採訪了身在武漢的黃梅戲藝術家楊俊。

楊俊近照 饒纖纖攝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武漢封城,楊俊和其他人一樣居家隔離,經歷了最初的恐慌到後來的逐漸冷靜,到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與關愛激勵鼓舞,再到疫情得到控制,武漢解封,武漢終於從冷、冷清又回到熱、熱鬧。疫情期間,楊俊積極捐款,組織創作,想方設法支援抗疫的同時,對業務也不敢懈怠,堅持練唱、跑圓場、練基本功,她期待着等到疫情徹底結束,舞臺恢復演出的時候,能夠以最好的狀態爲觀衆帶去歡樂。

2018年1月17日,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在湖北省咸寧市的一個小山村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那天,本來沒有計劃登臺的領隊、黃梅戲名家楊俊,在觀衆的熱情歡呼和強烈要求下演唱了一段黃梅戲名段,一時間,文化廣場上的羣衆熱鬧得像過年一樣。爲了一睹“仙女”的風采,後排很多觀衆站起來,踮起腳,甚至站上了樹樁、板凳……

那是記者第一次現場感受戲曲名角兒楊俊在基層羣衆中的影響力。她在湖北這片土地上紮根30多年,每到一處總是被觀衆的喜愛和歡迎感動着。她告訴記者:“我的母親一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看戲。對我而言,臺下的觀衆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樣,能讓他們開心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記者曾走進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當時,楊俊正在和一羣練習戲曲樂器的孩子們交流,那個溫馨和諧的畫面,與其說是一個院長在指導她的學生們,倒不如說是一羣孩子在圍着他們的慈母問東問西。“這158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楊俊引以爲豪。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文藝到基層和“戲曲進校園”活動在湖北已經持續了多年,楊俊全程參與其中。在別人眼中,她永遠都精力充沛、充滿激情,做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從小就是如此。

當年,在家鄉安徽,楊俊憑藉着對藝術的懵懂熱愛和能跳會唱的特點考入了安徽省藝術學校(現安徽職業藝術學院)。5年後,她又以全班第一的成績進入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學生時代的楊俊是典型的學霸,深受校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畢業後,雖然經歷了一些不如意,但她最終還是靠着那股不服輸的韌勁實現了事業的多點開花。

剛進劇院的時候,楊俊幾乎沒什麼機會演主角,甚至演配角的機會都不太多。但是她憑着在舞臺上的藝術靈氣吸引了影視劇導演的注意,這其中就包括著名電影導演李翰祥、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等。雖然因爲“太胖”遺憾地錯過了《垂簾聽政》,但她在之後的86版《西遊記》中成功塑造了白骨精變的村姑一角,事業終於有了一些起色。尤其是在主演黃梅戲電影《孟姜女》之後,出色的演唱和表演不僅使她重新找回了自信,也使她成爲當年紅極一時的“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

雖然影視劇給她帶來了影響力,也帶來了不錯的收入,但她對舞臺、對黃梅戲的熱情卻絲毫未減。楊俊坦言:“當時接戲和隨影視劇組演出不是因爲多想賺錢或者有多熱愛,更多的是逃避沒戲可演的尷尬,重回舞臺纔是我最想做的事。”

面對起起落落的命運考驗,努力的人總能迎來峯迴路轉。1989年,楊俊隨《西遊記》劇組到湖北黃岡演出,當時湖北省決定“請黃梅戲回孃家”(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縣),湖北相關領導找到楊俊,希望她能留在湖北振興黃梅戲。聽說能唱戲,楊俊的滿腔熱血終於有了着力之處,她馬上趕回安徽遞交了辭職報告,“義無反顧”到了湖北黃岡。

帶着“只要給我一畝三分地,我就能撐起一片天”的信念,楊俊默默開始了在黃岡的“拓荒”之行。1996年,“消失”6年後,楊俊重新回到安徽參加“中國第二屆黃梅戲藝術節”,憑藉古裝戲《雙下山》獲得了優秀劇目第一名和個人表演金獎。之後,又憑藉一今一古、一悲一喜兩部戲《未了情》和《雙下山》,獲得了戲劇界的至高榮譽中國戲劇梅花獎和“文華表演獎”,不僅向生她養她培養她的家鄉交上了完美答卷,也爲湖北黃梅戲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爲了將湖北黃梅戲推向新的高度,楊俊又從湖北黃岡來到省會武漢,進行“二次創業”,傾力打造了土家風情黃梅戲《妹娃要過河》,被業內人士譽爲“湖北黃梅戲裏程碑式的作品”。回憶起往事,楊俊顯得雲淡風輕,曾經喫過的苦,經歷的事都已成爲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她把這些財富融在戲詞裏,化在對學生的關愛中。

現在,她既是黃梅戲藝術家楊俊,也是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楊俊,湖北省文聯副主席、省文藝志願者協會主席楊俊。身兼多職的楊俊在做好事務性工作的同時,最希望的還是把戲曲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她很樂意帶領“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文藝到基層,她說:“只要觀衆在,田間地頭、工地廠房都可以是舞臺。”她也樂意走進校園,走到熱愛戲曲的孩子們中間,通過講座、教學、演出等幫助孩子們。看到湖北省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各大戲曲比賽中獲獎,在央視春晚等各大舞臺上亮相,她比誰都高興,都開心。

楊俊說,人要有夢想,這與年齡無關,活到老,夢想到老。她沒有細說自己的夢想和規劃,但是看得出,“把158個學員孩子和更多熱愛戲曲藝術的孩子培養好”“把楚劇、漢劇、黃梅戲等戲曲傳承好”,這就是她的心願和夢想吧。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20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