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朝、南宋、蒙古、西夏四國大混戰,元好問親眼看着母國從繁榮一步步走向滅亡,詩句之中盡顯喪亂悲涼。崔立喫裏扒外到這個份上,依然覺得投降誠意不足,他對元好問等人說:。

元好問,一位被才華遮擋住品性烈焰的文人。

金朝、南宋、蒙古、西夏四國大混戰,元好問親眼看着母國從繁榮一步步走向滅亡,詩句之中盡顯喪亂悲涼。

後人經常感懷“

然而,元好問被尊崇爲“北方文雄”,和此首流傳甚廣的《雁丘詞》沒有半毛錢關係。


1188年,一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遊走在太行山間。

他沿着崎嶇難行的羊腸小道,欣賞亂峯飛瀑的巍峨美景。一直捱到肚子餓的咕咕叫,纔去山裏農戶家討飯喫。

喫罷酒飯,山民望着書生遠去的背影,搖頭嘆息道:你自稱祖上是北魏拓跋皇族,怎麼能把日子活成這幅光景!

這位書生就是元德明,浪蕩山水之間的旅行詩人。

元德明一步步登上峯頂,感受着一覽衆山小的天地浩瀚。一陣清涼山風徐徐吹來,又捲起內心深處的哀愁。

他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多半時間卻在外漂泊跋涉。每次回家前都想着踏實過日子,沒幾天就覺得憋悶煩躁。

讀書太多,有時候也會成爲一種負擔。


元德明自幼喜歡讀書,還專挑沒插圖的下手。

他和小夥伴玩着撒尿和泥,張嘴全是子曰開頭的名言警句。村裏的老人們很驚奇,都說這小孩以後能上天。

父母捨不得讓他下地幹活,常年供在家裏複習備考。元德明盯着牆上的倒計時錶,擼起袖子日夜埋頭苦讀。

一直熬到倆孩子出世,他也沒能突破錄取分數線。元德明專注讀書三十年,到頭來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生存技能。

滿腹詩書無處可以發泄,扛起鋤頭又覺得委屈不甘。元德明轉而癡戀于山水詩酒,逃避着失敗難堪的前半生。

就算踏遍四海八荒,人也難以走出方寸心田。


元德明走的心累身疲,再次回往太原老家。

時光在大山裏四季輪迴,卻一刀一刀刻進家人臉龐。元德明開始承認自己的平凡,這才漸漸融入平淡生活。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歡聲笑語,終究要比孤寂清冷的自然山水有趣(

1190年,元德明的小兒子出生了,他給取名爲元好問。

當年國際形勢一片大好,金、宋、夏的國力蒸蒸日上,唯獨鐵木真被十三個草原部落打到狼狽逃竄(

金章宗拎着魚竿,對身後排列整齊的官員說道:

官員們人手一個小本本,飛速記錄着最高領導的指示。這些政令貫徹到全國各地,打造出金朝的明昌之治。

金章宗垂釣的地方,時至今日還被稱作釣魚臺。


元好問趕上一個好時代,也擁有着一份好環境。

老爹偶爾出去遊山玩水,回家就查資料編寫《東巖集》。平淡而不平庸的家庭氛圍,滋養着元好問稚嫩的身心。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在意識到之前就已然成型。與幼年的耳濡目染相比,成年後的刻意培養往往沒多大作用。

7歲那年,元好問寫出人生第一首詩文,元德明看過後不予置評(

村裏的老人們再次很驚奇,又說這小孩以後能上天。老元告誡兒子:別人誇讚你的話,千萬別往心裏去。

小元雖然搞不懂其中意思,卻能感知到讀書使人快樂。他死磕家中海量藏書的勁頭,比老爹當年還要生猛。

11歲時,元好問去當縣令的叔叔家裏玩。翰林學士路擇來諞閒傳,拉着他的小手感慨:

元好問翻翻白眼,大搖大擺地出去了。

1203年,元德明病逝太原老家,14歲的元好問從此失去父親。

當年國際形勢一片暗流洶湧,金、宋、夏的朝政混亂無序,唯獨鐵木真扛着彎弓在大草原上見人就射。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憤怒的對立面就是悲痛,往往只能傷己而不會傷人。

元好問坐在父親的書桌前,默默翻開案頭三卷文集。哥哥們對讀書完全沒興趣,而他早已啃遍家中所有藏書。

元好問跪在母親面前,低聲說道:家中無人答疑解惑,我想去陵川大山裏拜師求學(

這位少年遊走在陵川山間,沿途風光沖淡內心悲痛。奇峯怪木激盪出詩情畫意,讓元好問頓時明白父親的苦衷。

一枯一榮,真的可以消除世間煩惱。


郝老師熱情招收元好問,並且成功地將他帶偏了。

郝晉卿常年隱居深山,琢磨的盡是些天地自然之道。談及迂腐死板的科考制度,老頭氣的白鬍子直哆嗦。

他強烈抨擊填鴨式教育的危害性,還說從孩童時代扼殺思辨能力,最後只會培養出便於管理的僞知識分子。

元好問被噴到一臉口水,才聽明白老郝“兩個凡是”的教學原則,嚴重懷疑他這輩子註定在民科圈裏混。

元好問看在藏書量的面子上,勉強同意跟着老郝學習。書理與自然交融相應,漸漸釋放出內心的至情至性。

1205年,16歲的元好問前往幷州參加鄉試。

走到汾河岸邊時,他看見獵戶套住兩隻大雁。一隻被揪出來當場宰殺,另一隻趁機衝開樊網振翅飛向高空。

獵戶衝着天空罵罵咧咧,低頭拔光雁毛清洗內臟。那隻大雁在空中盤旋悲鳴,竟一頭紮下來撞死在同伴身邊。

獵戶眉開眼笑的撿起來,元好問內心卻無限哀傷。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他用才情化出一首悽美絕倫的祭奠詩。

獵戶:情書寫的這麼好,你哪個學校畢業的?

好問:詩詞給你,大雁給我。

獵戶:呵呵,滾!

元好問掏錢買下大雁屍體,將它們合葬在汾河岸邊。詩句中潛藏的深情本性,將成爲他一生難以拋卻的痛楚。

元好問順利通過鄉試,終於理解老郝的深惡痛絕。

略顯癡呆的考試題目,將人性鉗箍在死板義理之中。要想獲取高分卷面成績,只能犧牲感悟天地的自然靈性。

從此,元好問全身心追隨郝晉卿,沉浸在山水四季之間研習苦讀(

那些年的國際形勢天翻地覆,金、宋、夏內外交困混日子,唯獨成吉思浩磨刀霍霍衝着三家富戶流口水。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元好問的眼中只有花開花謝、月盈月缺,完全沒想到會被時代巨浪拍的國破家亡。

1208年,元好問前往京城參加會考。

他看不懂出題組的試卷,閱卷組也看不懂他的答案。雙方知識體系相差太大,最終以鮮紅的零鴨蛋收場。

這位19歲的少年才俊,迎來人生第一次挫敗。元好問還沒來得及憤憤不平,金國就發生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金章宗死了,將皇位傳給叔父完顏永濟。

完顏璟親手摧毀創立的盛世,臨終遺囑還坑死了妻兒血脈:

完顏永濟連兩塊錢都沒花,就被請去兌換五百萬大獎。當他坐上皇權巔峯的寶座,人倫親情霎時間脆弱不堪。

衛紹王:想啥好事呢?全拉出去給我剁了!

聽說完顏永濟接管金國,成吉思汗樂得合不攏嘴。

蒙金世仇深入骨髓,鐵木真從匍匐在地打到傲然睥睨:

1209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狂揍西夏。他計劃先幹掉金國的小馬仔,然後全力圍攻燕京強拆金人老窩。

西夏還沒打就慫了,天天哀求金老大派兵支援。

衛紹王窩在龍炕上看戲,全程只會口頭吶喊助威。夏襄宗問候完金國先人,直接調轉槍頭擁抱蒙古大腿。

兩年後,蒙古和西夏聯軍合圍燕京。衛紹王不出皇城就有好戲看,卻被現場慘狀嚇的準備捲鋪蓋跑路。

蒙軍沒能扒開燕京城牆,在河北地區大肆搶掠而歸。金國的尊嚴和實力雙雙暴跌,開啓苟延殘喘的新時代。

1212年,金國如期舉辦會試,元好問怎麼來的就怎麼滾回去。

這位23歲的青年才俊,迎來人生第二次挫敗。元好問還沒來得及憤憤不平,金國又發生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衛紹王被大臣砍死,完顏珣繼位當上金宣宗。此時的金國只剩下十一座州府,其他省市全由蒙古代爲管理。

金宣宗害怕蒙古鄰居晚上串門,一意孤行決定遷都。選址方案剛剛通過,南宋太廟就傳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因爲,金國皇帝要搬進汴梁故都。

元好問偶爾出去遊山玩水,傲然點評歷代詩人的作品。他沒有朝廷認證的學歷證書,卻不影響寫下《論詩三十首》。

滿腹詩書沒有換來名利雙收,元好問便將它們沿途散播。這不僅一種排遣宣泄,還能給自己騰出精進空間。

金宣宗坐在皇家燒烤爐上,半分騰挪閃避的空間也沒有。

自從住進汴梁皇宮,金宣宗經常會夢到徽欽二帝。求和情緒開始瘋狂蔓延,他給蒙古送去大量黃金和女人。

蒙古很有當年金國的風範,收下貢品連張收據都不打。繼續派出精兵強將巴勒猛幹,讓這位落毛鳳凰哀苦不迭。

1217年,成吉思汗調撥主力西征花剌子模,金國得以喘息之際連忙補辦會試。

元好問跨過高山流水赴京趕考,一路寫出數首工整優美的詩作(

他還沒有走到汴京,詩文就已經傳瘋了。禮部領導打賭說原作者早死透了,當代誰能寫出如此漂亮的詩句?

元好問頂着第一網紅頭銜,依然看不懂出題組的試卷。閱卷老師以文不對題爲由,又免費送給他一個零鴨蛋。

這位28歲的中年才俊,迎來人生第三次挫敗。元好問還沒來得及憤憤不平,金國又發生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金宣宗強行討要保護費,被南宋打的滿地找牙(見秦嶺一白.孟珙篇)。


1219年,蒙古大軍攻破太原,元好問從此成爲失地流民。

元好問放眼望去盡是烽火狼煙,只能朝着京城方向走去。曾經繁榮強盛的母國,徹底淪爲亂世末流角色。

他的詩文還在汴京流傳,達官顯貴們爭相排隊交往。元好問爲自己保留的至情至性,悄然攀升至家國命運。

兩年後的會試,元好問終於榜上有名,這一年他已經32歲了。

金國勢力範圍嚴重縮水,能擠出來的崗位也很有限。元好問攥着朝廷任命書,前往八百里外的內鄉當縣令。

京城裏都是一片死氣沉沉,地方上跟和尚撞鐘差不多。元好問的基層職業生涯,史書中只有四個字:

1224年,金宣宗病死在汴梁皇宮,26歲的完顏守緒繼位爲金哀宗。

這位年輕皇帝躊躇滿志,大力緩和與南宋、西夏的外交關係,連叛逃投靠蒙古的武仙也極力邀請回家。

元好問官升一級調往南陽,繼續半工半讀的基層生活。滿目瘡痍的艱難民生,給他的詩文平添喪亂之感。

字爲心言,元好問的悲楚真情還未全面釋放。


1227年,蒙古順手滅掉西夏,蒙金宋形成肉夾饃局面。

元好問回到尚書省任職,和京城的文官才子關係甚好。他們時常交流詩詞曲賦,在惶惶不安中尋求片刻喜樂。

讀書最大的益處在於明智開悟,其次是吸引衆多思想同頻之人,最後纔是兌換名利雙收的物質財富。

有一天,元好問去樞密院判白華家裏做客。

他們從詩文韻律說到嚴峻局勢,倆人正在唉聲嘆氣時,老白的兒子跑進廳堂,手裏還拿着剛剛寫好的詩文。

小孩看見元好問眉頭緊皺,直接就趴在他身上,奶聲奶氣的說道:元叔叔文采這麼好,再給我送首詩吧。

元好問捏捏他的小臉蛋,鬱悶心情頓時一掃而光。指着庭院裏的海棠花開,沉吟片刻之後緩緩念道:

三人接連撫掌大笑,國仇家恨也被短暫忘卻,這個小孩就是未來元四家裏的浪子白樸(見秦嶺一白.白樸篇)。

在強大的實力碾壓面前,怡然自得只是苦中作樂。該來的遲早會來,狼狽逃竄和玉石俱焚纔是真正考驗心志。

人說亂世莫訴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


1232年,蒙軍在三峯山大敗金兵主力。

潮水般的蒙古大軍湧向汴京,金哀宗帶着少數官員連夜逃往商丘,白華拋下妻兒老小緊緊跟隨老闆步伐。

完顏守緒的逃跑路線,和百餘年前的趙構毫無區別。大宋徽欽二帝的悽慘命運,正在張開臂膀迎接金國皇帝。

金哀宗前腳剛走,汴京守將崔立就公開造反。他搜刮完城裏的金銀財寶,又把五百位皇親國戚奉獻給蒙古人。

崔立喫裏扒外到這個份上,依然覺得投降誠意不足,他對元好問等人說:

老崔要給自己立功德碑,想在受降儀式上彰顯身份。看着滿朝文官集體裝啞巴,崔立殺氣騰騰地抽出戰刀。

太學生劉祁執筆,翰林學士王若虛校對,尚書省元好問作序,工書人張君庸刻碑...

崔立扛着功德碑去談合作,蒙軍入城首先血洗崔家。大宋子民遭受過的凌辱劫難,正在金國百姓身上輪迴往復。

整座汴京城火光沖天,白樸姐弟躲在牀下瑟瑟發抖。他們的父親不辭而別,母親也在嘶喊聲中被蒙軍拖出家門。

這時,一陣急促的聲音傳來:白樸你在哪兒?我是元叔叔!


1234年,蒙宋聯軍滅掉金朝,45歲的元好問淪爲亡國遺臣。

他們當作俘虜被押往山東,沿途所見盡是血水殘肢。蒙軍叫囂着揮動皮鞭,狠狠抽打體力不支的掉隊官員。

元好問緊緊拉着白樸的小手,叮囑他低頭專心走路。母國已經徹底煙消雲散,悲楚真情卻籠罩在心目之間。

元好問全家被關進戰俘營,生存條件還不如貧困戶。白樸受驚過度發起高燒,靠他摟抱六天六夜才悠悠轉醒。

囚禁生活艱難屈辱,元好問只能借詩文宣泄心懷。每次向白樸講解早期詩作,想起眼下情處境唯有喟然嘆息。

三年後,金國俘虜被集體遣散,元好問準備返回太原老家。

聽說白華在真定做大官,他改變路線先送白樸回家。老白沒想到兒子居然還活着,當場作詩答謝老朋友。

元好問在國破家亡中掙扎,迫不得已爲崔立撰寫碑文。白華先投南宋、後降蒙古,榮華富貴從來沒間斷過。

白府大門外,白樸拽着元好問的衣角嚎啕大哭。


元好問坐在父親書桌前,默默擦掉案頭上的灰塵。

他取名號爲遺山先生,開始整理自己大半生的詩作。那些讀過的書和經過的事,綿延不絕般在紙筆間流淌。

蒙元宰相耶律楚材慕名拜訪,極力邀請元好問進京做官。他婉言謝絕之後,掏出寫有54位金國秀才的花名單。

那一年,元好問已經50歲了,他要努力爲自己做些事情。

遠離世間紛紛擾擾,元好問好像找到陵川求學的記憶。他爲自己保留的至情至性,從家國命運又迴歸感天悟地。

元好問花費十年時光,將滿腹詩書轉化爲卷卷著作。只是每當夜深人靜時,想起消散的母國仍然心有悲楚。

金國的遺老遺少們,不是退隱山林便是任職蒙古。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羣,對朝代更替有着超強的適應性。

如果不總結前朝經驗,更替不過是一場新的輪迴。元好問極其推崇金朝的規章制度,想憑一己之力爲母國修史。


1250年,元好問聽說金實錄在順天。

這位61歲的白髮老人,從太原倒好幾趟車來到北京。他苦心勸說蒙古的萬戶長,將國史資料借給自己謄抄。

樂夔聽到這件事後,說他倆是貓舔虎鼻樑—成心不要命,任何朝代私修國史都是死罪(見秦嶺一白.班固篇)。

元好問眼巴巴望着張萬戶,毫不客氣地被拒之門外,他還不斷低聲重複道:

這位萬戶的兒子叫張弘範,25年後會帶領元軍攻破崖山,爲大宋王朝畫上句號(見秦嶺一白.陸秀夫篇)。

元好問兩手空空回到家,在院裏搭起亭子專心修史,對外宣稱是寫野史(

沒有系統全面的官方原稿,元好問只能到處蒐集散碎資料。往往先用小紙條偷摸記錄,帶回家中再覈對謄寫。

昏暗的油燈下,老人努力辨認着每一個蠅頭小字。等到捋清衆多雜亂不堪的事件,東方朝陽已然噴薄而出。


1257年,秦嶺一白帶着土蜂蜜前來拜訪。

書房裏的氣氛略微尷尬,秦嶺一白衝杯溫熱的土蜂蜜水,元好問的心情纔好起來,還拿出新作詩文給我看。

元好問一生寫過上千首詩詞,唯獨此首是給自己寫的。他傲然點評歷代著名詩人,最後也用這首做以終結。

同年十月,六十八歲的元好問病逝家中。兒女們遵從他的遺願,只在墓碑上刻出七個字:

元好問,一位被才華遮擋住品性烈焰的男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