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防中風日:中國人中風危險全球最高!記住這些能救命,記得收藏!

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死於中風。中國卒中學會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每年腦卒中新發病例數達200萬~250萬,死於腦卒中的人高達150萬。因此腦卒中已成爲我國國民第一致死病因。據世界銀行預測,假如不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中國的腦卒中發病例數會直線上升,到2030 年,中國將有3177 萬腦卒中病人,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90 後也成爲中風高發人羣

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25 歲以上的人中,1/4 有中風風險,而中國人風險最高。這意味着,第一批90 後已經是中風高發人羣了。這項名爲《1990~2016 年區域、國家和全球終身中風風險》的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開展。研究人員根據2016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首次評估了全球25 歲以上人羣的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終身累積風險。

就全球而言,2016 年,從25 歲開始的中風終身風險爲24.9%。不同區域和國家的風險各有差異,中風風險最高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東亞、中歐和東歐,風險最低的地區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東部。而更驚人的是,中國人的中風風險全球最高,高達近39.3%,位居全球第一。

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介紹,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主要有8 個,分別是:高血壓、房顫、吸菸、高血脂、糖尿病、很少體育活動、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8 個危險因素如果有3 個以上,就屬於腦卒中高危人羣。

“小酌防中風”不存在,少量飲酒也增加中風風險

人們都知道吸菸有百害無一利,但對於飲酒,態度就有點猶豫了。因爲一直有“每天少喝一點能軟化血管”“適量飲酒能預防中風”之類的提法。其中“少喝”“適量”之類的詞具有一定的誘惑性,容易讓人妥協。

2019年,《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涉及我國50 餘萬人、歷時10 年的調研結果:適度飲酒並不能預防卒中的發生,相反,隨着酒精攝入量的增加,卒中的風險還會穩步上升。

研究指出,與不飲酒者相比,平均每日飲酒量每增加40 克,就會導致平均收縮壓增加4.3 毫米汞柱,以及導致中風的發生風險上升35%。如果當前男性人羣滴酒不沾,那麼就能預防8%的缺血性中風和16%的出血性中風發生。

識別中風,牢記“120”原則

1. 撥打“120”,報聯繫人姓名、電話,報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發病原因和症狀等,報出事地點及其附近明顯標誌。

2. 使患者仰臥,將頭偏向一側,以防痰液或嘔吐物引起嗆咳,或回吸入氣道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嘔吐物阻塞,應設法摳出。如果患者未清醒,切勿喂水。

3. 解開患者領口紐扣、領帶、褲帶、胸罩,如有假牙也應取出。

4. 如果患者清醒,應緩解其緊張情緒。

5. 不要捨近求遠,必須分秒必爭,馬上送附近醫院急救。因爲腦卒中處理一刻值千金。

6. 沒有明確診斷前,切勿給患者服用藥物,如止血劑、降壓藥等,防止加重病情。救治全程謹遵醫囑。

預防中風,合理的喫和健康的動很重要

腦卒中雖然常常讓人措手不及,但其屬於慢病,可以早做預防。王隴德說,預防腦卒中,從調整生活方式上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兩件事:合理的喫和健康的動,此外就是心理平衡。

飲食方面,要牢記“八字方針”,即調整、維持、控制、增加。調整的意思是調整進食順序,先喫水果後喫飯。維持的意思是維持高纖維素攝入,維持食物多樣化。控制則是控制肉類、油脂、鹽的攝入量。增加是指增加水果、奶、穀物及薯類食物。具體到食物的攝入量,要把握“十個網球”原則,40 歲以上的中年人尤其要做到。即每天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的肉類,相當於兩個網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證三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於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此外,還要做到“四個一”,即每天1 個雞蛋、1 斤牛奶、1小把堅果、1 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科學的運動要把握三個要素。一是頻度:每週至少三次;二是時間:平均每天半小時以上;三是強度:心率最好達到170-本人年齡。鍛鍊方式以有氧運動爲主,耐力型的運動類型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跳舞、打太極拳等;力量型運動可以選擇啞鈴、拉力器、俯臥撐、仰臥起坐等。美國心臟學會2007 年的保健指南中提出:65 歲以上老年人每週也應該進行2~3 次8~10 種的力量型鍛鍊。

很多人不知道運動選擇哪個時間段比較好,最佳的時間爲下午4~5 時,其次爲晚間,早晨可做較輕量鍛鍊,如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練劍、散步等。需要注意的是,養成鍛鍊習慣很重要。一般來講,堅持3 周就能初步形成運動習慣,堅持3 個月就能形成穩定的習慣,堅持半年就能形成牢固的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