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歷史上,李光地是康熙年間名臣,曾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在平定三藩之亂和統一臺灣的過程中立有大功,最後得以善終,並沒有被貶爲臺澎知縣。電視劇中李光地孤傲自詡,富有才華,但是因爲參加黨爭最後被康熙貶爲臺澎知縣。

《康熙王朝》是根據小說二月河改編的影視作品,電視劇明星雲集,演技入木三分,十分好看。也將康熙年代的大部分事件告知大家,但是畢竟是文學作品,作品中出現了很多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小編在這裏簡單整理了一些,歡迎大家補充,共同學習。
1 孝莊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塞桑的女兒。在電視劇中,她經常自稱“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孝莊”其實是她死後的諡號,諡號全稱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在她本人活着的時候是不能自稱的。另外,她去世於康熙二十六年,康熙一直侍奉在旁。
2 蘇麻喇姑。歷史上關於蘇麻喇姑的記載很少,她是孝莊太后的貼身侍女,出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左右。如此算來,她要比康熙大42歲,而在劇中卻被描述成一個與康熙從小的玩伴,並且還有着模棱兩可的感情糾紛,這是不符合史實的。歷史上她死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並不是和孝莊同時去世。
3 周培公。在電視劇中,周培公才華橫溢,屢建奇功,幫助康熙平定三藩,率幾千家奴滅掉察哈爾王的叛軍,爲大清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實際上週培公並沒有那麼出色,他是圖海手下一幕僚,在招降王輔臣的時候進言獻策,幫助圖海招降了王輔臣。
4 李光地。電視劇中李光地孤傲自詡,富有才華,但是因爲參加黨爭最後被康熙貶爲臺澎知縣。但在歷史上,李光地是康熙年間名臣,曾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在平定三藩之亂和統一臺灣的過程中立有大功,最後得以善終,並沒有被貶爲臺澎知縣。
5 鄭經。電視劇中鄭經是在清軍破臺之時自刎而死。但實際上,鄭經死於1681年,而清軍平定臺灣是在1683年。也就是說,清軍平定臺灣的時候,鄭經已經死了。而當時投降的是鄭經的兒子鄭克塽。
6 魏東亭。歷史上沒有魏東亭這個人,康熙的伴讀是曹寅,曹雪芹的爺爺。
7 順治在電視劇中爲了出家當和尚而退位,但是歷史上順治是否出家有待考證其死因是歷史一大謎團。
8 康熙皇帝曾下旨,讓西方傳教士到全國各地測繪地形,並繪製了《皇朝全圖》,但在電視中,卻是周培公花費十年之功的作品,這是不對的。
9 康熙舉辦千叟宴,時間爲康熙六十年,此時明珠,索額圖已不在人世,而劇中明珠,索額圖均參加,不合歷史邏輯。
10 劇中提到康熙手書正大光明匾懸掛於乾清宮,並更名爲正大光明殿,實際上,正大光明最早是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手寫的。
雖然電視劇中出現了很多與史實不符的知識,但是作爲文學作品,一點也不影響它本身的觀瞻,希望大家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將文學作品與史實材料區分開來。不必對電視劇吹毛求疵,演員本身的演技就很值得欣賞,而且劇中關於自我修養和職場做人的道理也很多,有補充的歡迎在評論下方發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