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一些人认为,黄元对蜀汉的威胁并不大,在失败过一次之后,黄元大概率会和南中越嶲郡的叛军连结成一起,从越嶲郡进入南中响应雍闿的叛乱,或者取而代之。这样一来刘备这个蜀汉皇帝和诸葛亮这个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包括尚书令李严,李严早就在永安了)都在远离成都的对东吴的前线永安,毫无经验的刘禅坐镇成都,他也将面临着一个考验。

大家好,我们的大柱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刘禅这个历史人物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懦弱、愚笨、亲小人远贤臣。现在为了追求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往往给刘禅翻案,说刘禅能够统治蜀汉四十年,一定有过人之处。首先小编并不认可刘禅是明君这种说法,顶多算是一个仁君,从蜀汉后期过度信任黄皓导致蜀汉灭亡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至少不是一个聪明之主。不过刘禅确实维持蜀汉四十年,从诸葛亮去世后还延续将近三十年,很得人心,也没有出现过足以颠覆蜀汉政权的叛乱,可以说刘禅还是有一定的执政能力和判断力。在“夷陵之战”后,蜀汉曾经出现过一次叛乱,被刘禅轻易平定,这件事就可以作为一个论据。
“夷陵之战”后,蜀汉人心惶惶,刘禅坐镇成都
“夷陵之战”的失败对蜀汉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荆州彻底丧失收复的可能,大批将士的折损,这是“夷陵之战”的直接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这一次巨大的失败将刘备在“汉中之战”中积累起来的威望一扫而净,同时刘备本人也抑郁成疾,身体情况不容乐观。
刘备这个蜀汉开创者、蜀汉绝对的主心骨有去世的可能,对蜀汉的人心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变得人心惶惶。当初曹操去世的时候,由青州黄巾组成的“青州兵”和泰山豪帅出身的臧霸麾下的徐州兵就认为天下将乱,“鸣鼓擅去”。蜀汉的实力显然不如曹魏(曹操去世的时候虽然没有称帝,但也算是具备曹魏政权的规模了),蜀汉对一些偏远地区的控制力也远不如曹魏对“青州兵”和臧霸的控制力,那么可想而知刘备的病危对蜀汉中一些野心家和不服从蜀汉统治的人带来一种怎么样的信号。人心浮动而导致的蜀汉一些地方郡县的动荡,虽然距离“夷陵之战”结束的时间较长,但也应该算作“夷陵之战”的后续影响。
“夷陵之战”之后,东吴一些将领有继续深入到蜀地的打算,虽然主帅陆逊没有这个打算,但东吴军队也没有撤军,其存在对于蜀汉来说就是一种威胁。刘备不得不入驻横亘在荆州与益州水路交通线上的鱼复(改名永安,大概也是为了应对这次危机的政治需要),并且一直钉在那里,阻止东吴的进攻;在蜀汉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二月,刘备感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诸葛亮也从成都赶往永安。这样一来刘备这个蜀汉皇帝和诸葛亮这个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包括尚书令李严,李严早就在永安了)都在远离成都的对东吴的前线永安,毫无经验的刘禅坐镇成都,他也将面临着一个考验。
“夷陵之战”的失败以及刘备病重对蜀汉人心的打击
上面小编说了,“夷陵之战”的失败和刘备的身体问题给蜀汉人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从而引发一些动荡。诸葛亮后来离开成都,更是给这些动荡放松了环境。下面小编就具体地说一下,其中也包括这次反叛的首领黄元。
蜀汉一直以来对南中地区的控制有限,南中就是蜀汉西南部的一块面积非常大的山地地形的地区,当时是益州郡、牂柯郡、朱提郡、越嶲郡、永昌郡五个郡,后来诸葛亮南征之后,为了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又拆成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宁郡、永昌郡、云南郡、兴古郡七个郡。由于比较偏远、交通不便、风俗文化不同,南中地区一直不太认可蜀汉的统治。事实上诸葛亮南征之后,也存在此起彼伏的叛乱。一些史料中记载南中地区大规模的叛乱是在刘备去世之后,不过在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夷陵之战”爆发在这一年)到章武三年(刘备病逝),这种势头已经相当明显。
首先益州豪帅雍闿的反叛行为就远远早于刘备去世,益州郡太守正昂被杀,新的太守张裔也被抓起来送到东吴。在建兴元年(即公元223年,刘禅即位的第一个年号)诸葛亮派邓芝到东吴通使的时候,张裔已经在东吴流亡好几年。另外雍闿、孟获在益州郡叛乱,威胁永昌郡,遭到永昌郡郡吏吕凯、王伉的抵抗。在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吕凯、王伉已经“保境六年”,可见益州豪帅雍闿的叛乱应该是在章武元年,或许就是刘备调集主力伐吴的时候;根据《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中的记载,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之前,越巂郡豪帅高定曾经围攻过新道县(一名严道县),被当时做犍为太守的李严击败;牂牁太守朱褒虽说在建兴元年正式反叛,但在此之前也呈现出异志,收到诸葛亮、李严两个托孤大臣的关注。也就是说在刘备去世之前这段时间里,南中叛军的三个首领都存在叛乱的事实或者端倪。
再说到这次的“主角”黄元。黄元是蜀汉的汉嘉太守,汉嘉郡虽然不属于南中五郡,但是也处于蜀汉西南部,地势多山、多民族杂居,就在越嶲郡以北。黄元素来与诸葛亮不合,诸葛亮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影响刘备的意志。所以说黄元对蜀汉是不满意的。在章武二年冬十二月,刘备病情加重,黄元于是以汉嘉郡举兵反叛,闭境自守;而在章武三年三月,诸葛亮到永安的时候,黄元更加嚣张,主动入侵成都平原,并且火烧距离成都相对较近的临邛城。
蜀汉对黄元反叛的处理
如果黄元像南中地区叛军首领那样,老老实实待在汉嘉郡,相信蜀汉也不会去动他。毕竟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外部的威胁以及政权交接中可能存在的动荡才是最要关注的地方,一些偏远地区的叛乱是次要的事情。南中地区的叛乱就是拖了好几年才解决的。不过黄元的行为已经威胁到成都,刘禅听从益州治中从事杨洪的建议,主动发兵击败黄元,没有让黄元兵临成都城下。
当时一些人认为,黄元对蜀汉的威胁并不大,在失败过一次之后,黄元大概率会和南中越嶲郡的叛军连结成一起,从越嶲郡进入南中响应雍闿的叛乱,或者取而代之。这样的想法有一定道理,毕竟成都是一个政治中心,也是军事重镇,汉嘉郡处于后方,不会有太多的军事力量;汉嘉郡在地理环境上与越嶲郡相近,风俗文化上也有想通的地方。这些人就将黄元归入到南中地区的叛乱中。
杨洪却有不同的意见。叛乱是需要个人威信的,像南中这种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文化风俗都较为封闭的地区就更是如此。而黄元这个人生性残暴,没有足够的威信。雍闿起兵反叛的时候,还是让部下孟获散布谣言才争取到南中一些少数民族的支持的,何况是毫无根基和人望的黄元。所以杨洪断定黄元不会进入南中,而是沿水路向东到犍为、江阳、巴郡等地,有可能还要顺流而下出川进入荆州。杨洪提议刘禅派兵把守在南安峡口(今四川省乐山市北岷江小三峡),截击沿水路东进的黄元。
黄元的力量有限,但他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首先当时是一个特殊时期,南中地区骚动不已,黄元一路从西往东移动,很有可能煽动蜀汉东南部,比如涪陵的叛乱,这些都是蜀汉控制不算太强的地区;其次刘备此时就在永安,黄元如果在转移的过程中又发展出一些力量,就会与在巫县的东吴军队对刘备呈现出夹击的形式。虽然按照杨洪的说法,黄元面对刘备只能是“面缚归死”,但是历史上往往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在这个时候,刘禅又一次听从杨洪的建议,派军队堵截黄元,迫使黄元的亲兵擒获黄元投诚。这次黄元叛乱的事件中,杨洪以及平复叛乱的将领陈曶、郑绰的功劳不小,而刘禅能够选择并执行正确的建议,将这次叛乱轻描淡写地化解,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水经注》、《中国历史地图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