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凱麗還表示,從教育角度來看,手機藝術逐步構建起相應的學科,而該學科無疑也是一門交叉藝術學科,與其他藝術門類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其自身由於更具大衆性、參與互動性、移動伴隨性,也隨之有其構建學科的意義與價值,這也需要教育機構支持,構建相關學科研究。工信部門可制定相關准入標準,引導、鼓勵科研機構研發相關技術,促進手機行業健康發展,從而爲手機藝術的構建營造更好的環境。

“中國無疑走在了5G時代潮流的前端,而與大衆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的手機再次成爲焦點,作爲一名文藝工作者,也自然會關注到以手機爲平臺和工具所衍生出的藝術形式及傳播現象。”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影視演員張凱麗表示。

今年是張凱麗履職第三年,她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今年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建立“手機藝術”概念、引領手機文藝健康繁榮發展。

而在去年,張凱麗提出提案“不要讓明星八卦氾濫成災”,建議有關部門研究對策,優化對於網絡媒體平臺的管理細則,引發社會關注。

資料圖

從電影、電視藝術到手機藝術

科技影響着精神生活

對於今年的提案,張凱麗介紹,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爲推動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與此同時,我們的生活也在這幾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10月31日,中國三大運營商公佈5G手機商用套餐,並於11月1日正式上線5G手機商用套餐。

她表示,科技不僅改變着我們的物質生活,更影響着我們的精神生活。一百多年前,電影技術的誕生,爲“電影藝術”概念的出現奠定了科技基礎。如今,以電影藝術爲支撐的產業化發展,無疑成了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同樣,隨着廣播、電視技術的誕生,廣播、電視藝術的概念也逐漸出現,並深刻影響了百年來大衆的精神生活。

“1990年播出的電視劇《渴望》,讓全國人民認識了我所扮演的劉慧芳,通過電視藝術,中華民族‘善良’的美好品質再次滋潤了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多年來,一部部中國電視文藝作品,不僅繼續傳承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爲文化產業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張凱麗表示。

張凱麗曾主演多部知名影視劇,如《渴望》《八女投江》《軍嫂》《人民的名義》;話劇《哈姆雷特》《家》《仲夏夜之夢》等。她憑藉《渴望》奪得1991年大衆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和北京電視春燕杯最佳女主角獎,並獲得1992年第三屆全國電視十佳演員的“十佳之首”。

在張凱麗看來,“手機藝術”應該是以手機爲傳播平臺和生產工具的藝術門類,較電影、廣播、電視等藝術來看,與之有交叉之處,應是一個交叉藝術門類,但也有自身特點。其核心特點應是更具有大衆性、更具有參與互動性、更具有移動伴隨性。

制定相關政策法規

引導手機藝術良性有序發展

張凱麗在提案中寫道,十幾年來,手機微電影、手機攝影、手機文學、手機短視頻等從手機衍生出的藝術形式已在很深程度上介入大衆生活。隨着藝術形式不斷發展,有必要逐步建立“手機藝術”這一概念。

爲此,她提出建議,首先政府部門牽頭,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引導手機藝術良性有序發展。文化、廣電部門可在現有國家級評獎中,與時俱進設立手機藝術相關門類獎項。

此外,鼓勵文創產業園區吸納、孵化從事手機藝術相關機構、企業。工信部門可制定相關准入標準,引導、鼓勵科研機構研發相關技術,促進手機行業健康發展,從而爲手機藝術的構建營造更好的環境。

其次,科研機構跟進,深化相應技術研發。以5G技術爲契機與支撐,研發出成本更低廉、穩定性更可靠、推廣性更廣泛的技術,運用在手機中,與相關文藝創作者一起探討,找出技術難點,攻克障礙,從技術上助推手機藝術發展。

構建“手機藝術學”

張凱麗還表示,從教育角度來看,手機藝術逐步構建起相應的學科,而該學科無疑也是一門交叉藝術學科,與其他藝術門類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其自身由於更具大衆性、參與互動性、移動伴隨性,也隨之有其構建學科的意義與價值,這也需要教育機構支持,構建相關學科研究。

高校教師可與相關領域文藝工作者聯合,在逐漸摸索手機藝術特點的基礎上,構建手機藝術學,讓該藝術門類的人才培養更專業化。充分利用高校平臺及資源等各項優勢,舉辦相關論壇或研討會,或創新更多學術形式,爲構建手機藝術學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希望‘手機藝術’也能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從無到有並發展壯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爲人民羣衆增添更加豐富的文化娛樂方式。”張凱麗表示。(粟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