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6日,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獲悉,成昆鐵路擴能改造(複線)工程米易至攀枝花段(以下簡稱成昆鐵路複線米攀段)今日通車。在應對不良地質的同時,還要克服重重障礙,包括下穿庫容1.86億立方米的亞洲第一尾礦庫馬家田尾礦庫、居民區高層樓房結構物等地表大型建築物,其中在穿越攀枝花花城新區大型景觀人工湖時,湖底距隧道頂部僅5米,設計施工難度極大。

原標題:成昆鐵路複線米易至攀枝花段今日建成通車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5月26日,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獲悉,成昆鐵路擴能改造(複線)工程米易至攀枝花段(以下簡稱成昆鐵路複線米攀段)今日通車。目前,新線通貨車,後期線路將逐步通行客車。

據成都局集團公司介紹,成昆鐵路複線米攀段全長68公里,爲國家I級雙線鐵路,設計時速160公里/小時。

該線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內,北起米易縣,向南經鹽邊縣,至攀枝花市仁和區,共設米易東、丙谷東、鹽邊、普達、攀枝花南5個車站。

此段線路共有隧道13座,總長54.96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大隧道共3座;橋樑18座,總長5.56公里,其中特大橋樑2座,橋隧比高達88.6%。

據該線設計單位中鐵二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成昆鐵路複線米攀段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南接雲貴高原,地形地質條件複雜,且沿線城鎮蔬菜水果基地和礦洞較多。

爲此,線路採用“以橋代路”“以隧代路”的方式穿越不良地質區段。例如,重點控制性工程埡口隧道全長12447米,穿越了6套地層帶、7條區域性斷裂帶,在隧道出口段還下穿了京昆高速公路4座百米高墩,其中一個高墩達138米,軸重1.4萬噸,爲世界上隧道近距離下穿單體構築物最大荷載。

全線“咽喉”工程冉家灣隧道全長12760米,穿越攀西地區特有的昔格達地層,該地層水穩性差,浸水後極易崩解,施工過程中易產生洞頂及洞壁掉塊、坍塌甚至坍頂等危害。

在應對不良地質的同時,還要克服重重障礙,包括下穿庫容1.86億立方米的亞洲第一尾礦庫馬家田尾礦庫、居民區高層樓房結構物等地表大型建築物,其中在穿越攀枝花花城新區大型景觀人工湖時,湖底距隧道頂部僅5米,設計施工難度極大。

此外,攀枝花金沙江大橋主跨208米,爲國內同類型最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採用上方斜拉索索梁錨塊錨固技術在國內尚屬首例,該技術更加方便了施工及後期運營中的監測,大大降低了維護成本。同時,該橋還是國內最大噸位雙曲面球型支座和剪力榫減隔震體系,爲日後相關鐵路建設解決大跨度、深河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複線)工程全線通車後,將大幅提升西南地區的鐵路客貨運輸能力,密切我國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西部地區與南亞東南亞地區的互聯互通,對繁榮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