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項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開始的時候媽媽開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隨後,母親又換了一副面孔,不管孩子做什麼,母親都是面無表情,數據顯示,在媽媽面無表情的這段時間裏,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增加,如果持續這樣下去,孩子大腦中關鍵的腦細胞極有可能死亡,但是,當母親又有了笑臉之後,孩子會克服恐懼立刻朝着母親爬去,想要媽媽的一個擁抱。雖然,子女很討厭母親的脾氣暴躁,但因爲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去模仿母親,有時明明知道這種情緒處理方式是不對的,但到最後,也會用媽媽的方式,處理矛盾和衝突。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爸爸媽媽的付出有很大關係,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滿,然而脾氣暴躁的母親,會給寶寶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雖然,子女很討厭母親的脾氣暴躁,但因爲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去模仿母親,有時明明知道這種情緒處理方式是不對的,但到最後,也會用媽媽的方式,處理矛盾和衝突。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環境實在是不利於他們身心的發展。他們甚至不敢在父母面前撒嬌。不能像同齡孩子那樣想要什麼就要什麼,他時刻都要察言觀色,很怕父母會因爲一點點小事兒就大吵,鬧得家裏沒有安靜的時候。這樣的氛圍裏,孩子性格會變得自卑而膽小。

有時候媽媽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會對着孩子吼叫斥責,甚至會動手打孩子。我們都知道人在憤怒的時候智商經常都是零,說出的話會口無遮攔,母親經常這樣說,孩子就會覺得缺乏安全感。而且長大以後也會多疑,不敢相信別人。

有一項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開始的時候媽媽開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隨後,母親又換了一副面孔,不管孩子做什麼,母親都是面無表情,數據顯示,在媽媽面無表情的這段時間裏,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增加,如果持續這樣下去,孩子大腦中關鍵的腦細胞極有可能死亡,但是,當母親又有了笑臉之後,孩子會克服恐懼立刻朝着母親爬去,想要媽媽的一個擁抱。

但是我們每一位當媽媽的都有這樣的狀態,被孩子鬧的特別想大發牢騷。或者直接對着孩子大吼一通,把自己的情緒都宣泄出來,這樣做是不可取的。應該怎麼做呢?

一方面,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照顧孩子。有的時候我們可能由於工作太忙碌或者是生活壓力很大,很想躺下來安安靜靜的休息一下。但是看到孩子跑過來,還是會立馬強打精神掙扎着爬起來,真的起來之後狀態也不好,倒不如讓寶爸或者是家人照看一會兒孩子,等到自己休息好了之後再起來照顧娃。

另一方面,藉助動作提醒自己,溫柔和孩子交流。媽媽並不是個輕鬆的工作,完全避免被壞情緒干擾,基本是很難做到的。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慢慢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這樣既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又能以身作則,讓他們學習如何控制情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