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動畫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造了近500多部作品,獲得了近200項國內外大獎,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60年前的那部《小蝌蚪找媽媽》,創作後就拿下了被譽爲“動畫奧斯卡”,世界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國際動畫節 ——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的短片特別獎。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丨不一

1984年,高畑勳和宮崎駿一行人來到中國,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觀看了中國第一部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震撼不已。

高畑勳後來在接受採訪時回憶道:“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

這部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動畫作品,濃墨淡彩,至今看來仍是驚豔。

在很長一段時間,提起國產動畫,總會因低齡幼稚遭人詬病。直到近兩年,一系列優質動漫的出現,才又讓我們看到了國漫的驚豔。

有人說:國漫正在崛起。

但每次聽到“崛起”這個詞,總覺得心裏有點塞:或許很多人已經忘了,國產動畫曾經也是個王者。

/01/

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就此拉開了中國動畫驚豔的序幕。

作爲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動畫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造了近500多部作品,獲得了近200項國內外大獎,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現在的影視圈,好像有種默契:什麼火拍什麼,別人拍火了自己也要敢緊拍;自己已經拍火的,迫不及待就把續集提上日程......

然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的特偉卻堅持:“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

那時廠裏的藝術家們,常常開展討論會,討論會有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神仙會” —— 因爲在討論會中,大家邊喝茶邊聊,想什麼就說什麼,無拘無束,沒有任何顧忌,再天馬行空不可思議的想法,在這裏都可以暢所欲言。

就是這份自由,和對“不模仿”的堅持,纔有了那一次又一次的“獨一無二”。

1956年

《驕傲的將軍》

採用京劇臉譜搭配傳統服飾的造型設計

創造性的揉入京劇舞臺元素

自此開創中國“民族風格”動畫片的先河

1958年

《豬八戒喫西瓜》

吸取皮影戲、北方剪紙、窗花的藝術特點

開創了新的美術片種:剪紙片

最初因爲沒有任何經驗第一次試拍宣告失敗

但剪紙片試驗小組卻沒有放棄

經過一年多的不管嘗試製作才拍攝成功

1960年

《小蝌蚪找媽媽》

把中國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

創造享譽世界的水墨動畫片

這部作品以齊白石的畫爲原型

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

這也大概是我們最早的美的啓蒙

1960年

《聰明的鴨子》

這部中國第一部摺紙片

在第十一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放映時

便收到一致好評

1961年

《大鬧天宮》

當年,它在美國上映後

美聯社這樣報道

“這部動畫惟妙惟肖

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

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如今看來仍是驚豔

1979年

《哪吒鬧海》

這是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

擺脫了原著《封神榜》的主題和立意

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童話世界

與《大鬧天宮》並稱“中國手繪動畫雙璧”

1980年

《阿凡提的故事》

作爲中國第一部木偶系列片

至今豆瓣評分仍高達9.2分

其中《阿凡提種金子》還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

1986年

《葫蘆兄弟》

多少80後的童年是它

多少90後的童年是它

多少00後的童年還是它

1991年

《眉間尺》

作爲一部給成年人觀看的動畫

這無疑又是國產動畫一次全新的嘗試

1999年

《寶蓮燈》

這部1999年上映的動畫

拿下2900萬元票房

比同年上映的迪士尼動畫《花木蘭》

高出一倍有餘

《牧笛》《鹿鈴》《山水情》

《雪孩子》《九色鹿》《神筆馬良》

《天書奇譚》《鷸蚌相爭》《黑貓警長》

......

無一不追求創新

無一不是精品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還記得最近中國美協主席範迪安指出:中國動漫藝術在主題和風格上都要走出中國道路,挖掘自己的本土資源。

事實上,水墨、皮影、摺紙、剪紙、壁畫......幾十年前,中國老一輩動畫創作者就已經走在中國道路上,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在這條路上走着的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02/

那些年,國產動畫獲得的榮耀,現在看來,亦是震撼。

60年前的那部《小蝌蚪找媽媽》,創作後就拿下了被譽爲“動畫奧斯卡”,世界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國際動畫節 ——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的短片特別獎。

59年前的那部《大鬧天宮》:

日本動漫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受它影響,棄醫學習動畫。這部動畫在44個國家連續放映,轟動一時。再來看看它獲得的獎項: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第二屆電影百花獎

......

稱它是同一時期的世界之最,一點都不過分。

41年前的那部《哪吒鬧海》:

成爲第一部在戛納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象徵着當時動畫電影界的最高水準。

如新華網所評論的:多少年後,哪吒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的一幕仍歷歷在目。

36年前的那部《鷸蚌相爭》:

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

第六屆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

32年前的那部《山水情》:

豆瓣高達9.2分,被日本動畫界稱爲“奇蹟”,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一眸之間,一琴之聲,卻抵過萬語千言。

2006年,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評選了“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山水情》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動畫作品。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何以精品頻出?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現在大家都想着往前衝,人人都想佔點兒便宜,這跟過去不一樣。那個時候進劇組的人,不在乎多少名利,大多都很單純地想着,能爲那部劇做點什麼。

無非用心二字。

那是大師尚未遠去,人心尚且有敬畏的年代。

就像有人評價《山水情》:“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同中國人的耐心競爭。”

/03/

1981年出品的《九色鹿》源自敦煌莫高窟古老的壁畫。

爲了這部動畫,創作團隊從上海出發,跋涉了兩個月到達敦煌,在莫高窟裏呆了整整23天,從早到晚臨摹壁畫。

“每一筆、每一畫我們都細細揣摩,通過臨摹去發現它的筆法和構思,想着如何畫這個故事。”

24分鐘的動畫,主創團隊卻設計200多個場景,畫了近2萬張畫。

最後神鹿飛走,變成遠方的一點。

遠走的,還有當年的畫師,技近於道的匠心。

《阿凡提的故事》的美總導演兼美術設計,爲了設計故事中的人物,坐了七天七夜的車,專門到喀什採風,

水墨動畫《山水情》還請來了著名國畫名家李可染、程十發參與藝術指導,將中國畫的水墨技巧展現得淋漓盡致。

片中的古琴音樂來自我國知名古琴演奏家龔一先生,他曾經回憶,當時爲了動畫里人物彈琴指法的創作,好幾個畫師一直圍着他,從不同角度畫同一個指法。力求完美。

在《哪吒鬧海》裏,李靖撫琴的指法和音樂同樣配合的天衣無縫。

《大鬧天宮》創作時,形象、動作,場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畫師們跑到戲劇學校、文化廣場,觀察京劇演員的身法動作,舞臺姿勢。還特意請了當時的“南猴王”,讓老人家說戲。

到最後每個畫師學會了翻雲手,舞花棍,就是爲了讓孫悟空,更有猴子味道。

片子中的各處神殿,是畫師們大冬天遍訪故宮、頤和園、西山碧雲寺等各處得來的。甚至連神仙腳下的雲彩,都是畫師們臨摹下廟裏的菩薩雕像,然後以此爲素材創作出來的。

那個時代,提起名利總是有點輕,所有人竭盡全力,追求的,正是如今說出來都覺得有點矯情的詞:“理想”。

參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雪孩子》《天書奇譚》等影片創作的動畫師陸青,有時候好幾天不眠不休,只爲了嘗試一個新的想法,呈現一個更加動人的動畫世界:

“動作設計假如搞得好的話,就會爲這個片子加分。我們就是演員,要設想得好,導演的是想法如果是一分,我要加到二、三、四、五、六分。”

作曲家金覆載堅持:“配樂是定做,不是批量生產。”

他會根據每一部動畫的風格,選擇不同的樂器,做各種嘗試創新,在《三個和尚》裏就使用板胡、墜胡、篳篥、木魚等多種民族樂器。

拍攝《哪吒鬧海》時,正逢戰國曾侯乙編鐘出土,金覆載特意趕赴湖北,錄下了千年前的聲音,融入了動畫裏。

舒克和貝塔金覆載 - 舒克和貝塔

劈山救母金覆載 - 寶蓮燈 電影原聲音樂

爲《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沒頭腦和不高興》《豬八戒喫西瓜》配音的,中國最傑出的配音表演藝術家之一邱嶽峯,將人物性格掌握透了纔會去配音:

他說:“配音演員不應該只讓觀衆聽出‘字兒’(臺詞),還應該讓觀衆聽出‘事兒’(潛臺詞)。如果再能使觀衆品出點‘味兒’(藝術享受)來,那就更好了。”

《愚人買鞋》裏

邱嶽峯包攬了旁白、王七、鞋店掌櫃

創作《葫蘆兄弟》的那兩年,包括胡進慶在內的所有劇組人員,沒有休息一天。

胡進慶一人同時兼任“導演”、“編劇”、“造型設計”,爲了不讓片頭自己出現太多次,他還換了好幾個名字。對於他而言,能創作出一部好作品,一切就都值得。

那時候什麼都沒有,做什麼都不容易,大家卻都拼盡全力想做到最好;現在,很多事情都變得容易了,人心卻也變得浮躁了。

/04/

很多人說:“動畫片就是拍給小孩子看的。”

但在當年的動畫裏,我們卻看到了一些和低齡幼稚無關的東西。

正如《葫蘆兄弟》導演胡進慶所言:“一部好的動畫片,應該有趣、驚險、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內涵。”

《山水情》近19分鐘的動畫,每一幀都是一幅唯美詩意的中國畫。水聲,風聲,鳥啼,蛙鳴,竹葉,明月,羣山,流水......呈現出來的美都是有故事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雪孩子融化時,泣不成,但還是很感謝這部《雪孩子》動畫片,讓我們漸通人事,懂得離別的疼,纔會珍惜相守。

《三個和尚》僅僅三個人物線條簡單的不像話。故事也幾句話就能概括的過來。只是當年在電視機前哈哈大笑的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麼簡單的一個動畫,竟然影響我們那麼久。

《阿凡提的故事》也講道理,卻不把兒童當成無知和幼稚的代名詞,相反,它會用充滿“大人味”的方式來講故事,不生硬,不庸俗,充滿了人情味。

《新裝的門鈴》不到5分鐘的室內情景劇,沒有任何對白,卻在34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觸動,有人看到的是小市民價值認同,有人看到的卻是是現代人的孤獨.......

金覆載曾經評價特偉的一段話,也道盡了那個時代,動畫創作者的堅持:

“動畫電影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行當,需要天馬行空;特偉所考慮的,是發揮每個人的個性,也就是每一部作品如何與別人的不一樣,如何與自己的上一部不一樣。他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無論是60、70、80、90年代的人,我們都應該慶幸,經歷過國產動畫最好的時代。

國漫曾經的那份堅持,那份耐心甚至匠心,如今回頭再看,它不只是作品,更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心中頓時感慨萬千。

用心做事的人,永遠不會被遺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