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喜歡古傢俱時,北京還有幾位能修復古傢俱的老師傅,他們退休在家,接活兒修理以補家用。雖然每個人性格有異,手藝也不盡相同,但他們眼中都閃現着祥和的目光,對待渙散受傷的古傢俱頗具耐心。那些年,我常常把一些缺東少西打成捆的傢俱扛去,過上個把月,一件完整優美的古傢俱就煥然一新站在我的跟前。

清乾隆 紫檀帶底座方角櫃

沒有親身體會這一神奇過程的人無法享受這一快樂。歷史的浪濤比我們所經歷的還要洶湧,只是你離它越遠,它就顯得越平緩。我們民族的破壞力與建設力對等,喜歡不破不立;我少年時親眼所見的破壞,於今一想仍刻骨銘心。當我能和老師傅憑靠理想和耐心將古傢俱修復,而它又能與我們再次同行時,那種享受不再是單純地享受。

明晚期 黃花梨百寶嵌高靠背南官帽椅

南城的祖連朋師傅手藝高超,王世襄先生的舊藏中有許多由祖師傅一手修復。我認識祖師傅時,祖師傅已七十高齡,手腳遲緩卻仍有力精確,修復傢俱的態度一絲不苟。一次祖師傅爲配一牙板,三天尚未動手,只是在料堆中翻撿合適之材。古傢俱常有受傷缺損,補上一小塊容易,只是吻合木紋難尋。以祖師傅那代人的標準,木紋如不與傷處吻合,不可動手;於是他常常爲選材一耽誤就是幾天。那時的修復收費都是計件制的,約定俗成。

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龍紋多寶格

許多由祖師傅們修復的中國古代傢俱,今天已遍及世界各地,幾乎沒有人知道中國傳統手藝中還有修復這個行當,過去修復傢俱的師傅是不做新傢俱的,跟修鞋師傅雷同,只修不做;修理比製做更多一層要求,那就是要有應變的能力,面對殘缺,還要有更高一層的道德標準。

清代 紫檀卷書搭腦扶手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