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荊州劉表無奪天下的雄心,益州劉璋闇弱不能守,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取荊州、益州,作爲三分天下的根據地。諸葛亮又向劉備拋出了把荊州、益州作爲基地的建議。

引言: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劉備三顧茅廬給諸葛亮交了一張滿意的答卷,諸葛亮送給了劉備一份滿分的答卷-《隆中對》。

《隆中對》到底有沒有問題?筆者認爲《隆中對》正確的判斷了當時的天下形勢,分別給劉備指出近期目標、遠期目標。近期目標“三分天下”,無疑是正確的,長期目標“恢復漢室”,由於存在變數,略有瑕疵。


一、三分天下的分析完全正確

曹操擊敗袁紹,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此時曹操地域遼闊,兵強馬壯,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避免直接和曹操爭鋒。孫權佔據長江之險,經歷三代積累,國富民強,劉備不能與其爲敵。

可以說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掌握非常正確。劉備不能同曹操正面抗衡,可是曹操不放過劉備,一直對劉備窮追不捨。我不惹曹操,可曹操不放過我,這正是劉備面臨的新問題。針對劉備的新問題,諸葛亮指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案-聯吳抗曹。

按照諸葛亮給劉備分析的天下形勢,即不可同曹操“爭鋒”,又對東吳“不可圖”。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孫權示弱,聯合孫權一起對抗強大的曹操。


劉備三分天下也好,光復漢室也好,劉備需要自己的地盤。諸葛亮又向劉備拋出了把荊州、益州作爲基地的建議。

北方已被曹操統一,江東由孫權佔據三世,剩下的唯有荊州、益州兩地。荊州劉表無奪天下的雄心,益州劉璋闇弱不能守,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取荊州、益州,作爲三分天下的根據地。劉備最需要做的就是撕掉僞裝的“仁義”,因爲劉表、劉璋同爲漢室宗親。

二、一統天下的設想有瑕疵

孫劉聯盟不可靠

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孫權在面對強敵曹操時,可以跟劉備聯盟,但是面對利益時,就成了敵人。

荊州、益州作爲諸葛亮規劃中的根據地,同時也是孫權“全據長江”中的重用組成部分。所以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跨有荊、益”和“外結好孫權”是一對矛盾。這對矛盾解決不好,損壞其中的任何一個,對劉備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沒有荊州的益州,就是一個被人繫住口的袋子,別人進不來,自己也走不出去。沒有“孫劉聯盟”,面對強大的曹操,劉備難以自立。

從後來的歷史看,諸葛亮用借“南郡”的方法,臨時解決了這個矛盾。然而治標不治根,爲孫權偷襲荊州,孫劉聯盟破裂,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埋下了禍根。


兵分兩路,兵家大忌

一旦天下有變,諸葛亮提出兵分兩路,一路從荊州,攻洛陽;一路從益州,出秦川。兵法講究兵力集中,更何況川蜀之地本來就養不了多少兵力。兵力本來就不到,還採用分兵之術,犯了大忌。況且荊州、益州、漢中相距遙遠,兵分兩路首要問題是協調,其次一旦一方有難,另一方難以支援。關羽被圍麥城,劉備無法救援,就是實例。

總結:

《隆中對》是諸葛亮根據赤壁之戰以前的天下形勢提出的,對當時居人籬下的劉備確實有指導意義。劉備也正是按照《隆中對》的規劃,步步爲營,成爲三足鼎立的一方諸侯。《隆中對》中存在的缺陷也註定了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付之東流。

參考:《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