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據《韓國時報》近日報道,韓國三大動力電池廠商LG、三星與SK已於本月起派遣員工赴華復工,加快恢復中國工廠的正常運營工作。

5月1日,中國政府同意即日起放寬韓國企業員工赴華簽證手續,核酸檢測顯示陰性的韓國員工可免除14天的強制自我隔離。除了上述動力電池企業,韓國顯示器和半導體領域的公司也正在向中國派遣員工,合計人數已超過1000名。

赴華員工逾千名 中國工廠擴產在即

其中,LG化學是最先開啓赴華復工行動的,在政策下發後的第二天(3日)即向其位於南京的工廠派遣了120名工程師,目前正在考慮是否在本月晚些時候再派遣一批工程師。

據悉,LG化學位於南京的濱江第一工廠於2018年10月23日開工建設、2019年9月樣品投產,2019年11月實現量產,是全球最大的電池單體生產工廠,主要客戶爲韓國現代、歐洲戴姆勒、雷諾等國際車企。今年1月末,該工廠受疫情影響曾短暫停工,但在南京啓動復工復產後,迅速成爲了園區復工最快的企業。

去年,LG化學宣佈將投資約10億美元,在南京建設濱江第二工廠,目前也已在建設當中,按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完工,明年8月開始投產。屆時,南京兩家工廠的總產能將達到50千兆瓦時。此外,另有消息稱,LG化學計劃到2021年底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建立一家合資電池廠,再次加強自身在中國的生產能力。

SK創新方面則向其位於江蘇鹽城的在建工廠派遣了120名工程師,以完成兩家電池廠的建設。另外,SK創新此前已與中國的EVE Energy達成合作,計劃共同建設一個20-25 GWh電池廠。三星方面,作爲目前全球第四大電池廠商,三星SDI同樣也已派遣技術人員前往其位於中國的工廠。

動力電池現產能缺口 韓廠擴產帶來產業鏈機遇

三大韓系廠商的赴華復工熱,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前環境下,動力電池需求的激增,以及中國供應鏈的重要性。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數據預測,到2023年,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需求預計將達到406GWh,供應預計爲335GWh,缺口約爲18%;到2025年,這種情況將進一步惡化,供應缺口將達到40%左右。

市場需求之下,三家公司不約而同地開始了產能急速擴張模式。LG化學計劃在2024年前將其年產量提高100GWh,去年在電池設施上投資了3.8萬億韓元,並計劃今年再投資3萬億韓圓。就在上月,LG化學開始向其與通用汽車合建的美國工廠注資。

同時,鑑於歐洲市場的景氣度提高,LG化學明顯加大在歐洲的供應鏈佈局力度。截至目前,其已經先後和華友鈷業、優美科、浦項化學、格林美、天齊鋰業、贛鋒鋰業、Kidman、恩捷等供應鏈企業簽署了爲期3-10年不等的供貨合同。

SK創新計劃在2023年前將電池產能提高71GWh,並已投資3萬億韓元在美國建設一家電池廠。三星方面則加強了與現代汽車的合作,以擴大電池市場份額,同時加緊研發新型動力電池。

在全球動力電池需求激增、大廠擴產的情況下,高工鋰電認爲,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正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是中國系、韓系還是歐洲本土系,在設備選擇、材料供給上都開始越來越依賴中國企業,尤其是在材料的配套上,這給予了一大批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機會。

據高工鋰電判斷,這一輪產能擴張將倒逼推動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的國際化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相應的,會成長出來一批在技術儲備、知識產權、產品製造上可以和日韓企業更具競爭實力的中國龍頭。中國在鋰電全球化中的力量將會進一步凸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