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勞力士每年都升價還值得買?爲什麼人們一講投資錶款就買勞力士?

其實對於任何超定價的錶款我個人都只有一個想法:不要買。倒不見得是爲了不爽錶店賺太多或是被品牌玩弄了,只是天下好表何其多,勞力士太貴了的話還有 Omega、百年靈、GS,光是這樣想想就足以讓我打消去跟人家搶破頭的念頭了。但我也懂對廣大一心就是想要最新、最熱門的勞力士的人來說講這些只是風涼話,買勞力士跟「買表」是兩回事,不能用一般的價值觀一概而論。所以這裏我們姑且還是點出幾件關於超定價的觀念作爲參考,如果你堅持要付出這個代價的話希望多少能幫助你瞭解你是在跟什麼樣的市場打交道。

◎請將勞力士當成一種貨幣

人家常說勞力士等同現金,跑路時帶一支在身上到哪兒都能變現;這種講法想要凸顯的是勞牌在全球各地普遍而穩定的價值,不過我們這裏着眼的點卻不太一樣。鐘錶網站《A Blog to Watch》的 Ariel Adams 曾經提出一個看法,很多人都認爲勞力士的超定價是品牌故意控貨搞出來的飢餓營銷,然而實際上控貨容或有之,但背後的目的卻未必是飢餓營銷那麼單純;假設我們將勞力士當成一種貨幣,如果今天國家(=品牌)因爲市場需求龐大就毫無節制地大印鈔票(=增產錶款),長久下來勢必會導致貨幣貶值,相對地維持着適當需求、將幣值控制在合理的通貨膨脹範圍內纔是更合理的發行方式。當然目前市場上的需求算不算「適當」、售價飆升到這個地步還能不能叫「合理」各人心理有數,但套用這個邏輯來思考的確是會讓人稍爲心平氣和一點。

◎換裝新世代機芯可能拖累了產能

自從新一代的基礎機芯 32 繫於 2015 年推出以後,接下來幾年勞力士整體的產品政策就是要逐步將旗下所有還在用 31 系機芯的錶款全部升級到 32 系。勞力士的年產量約在百萬之譜,其中絕大部分裝的都是31系機芯,要將這些錶款全面更新可想而知是個大工程。31 系在此之前已經通行了將近三十年,生產情形相當穩定,相對地 32 系初來乍到,短期內產能應該不可能達到 31 系的水準,再加上 32 系這枚機芯並不好做,光是日差 ±2 秒的標準精度就很難想像製表師有多難調、良率有多低,因此在這段過渡期錶廠整體的產量下降是可以理解的,凡此都有可能加劇市場上缺貨乃至於超定的情形。

◎新世代消費者加入戰局

在我剛入行的 2006 年前後戴勞力士的年輕人還是少數,路上看到把鋼勞戴得很潮的十之八九是來自香港、新加坡或是日本的遊客,那個年代沛納海纔是主流;往後十年明星帶貨,一羣潮流明星們更是成爲了“時間管理達人”,隨着綠水鬼、GMT-Master 和 Daytona 這些話題款在社交媒體間的聲量愈來愈大,勞力士終於在年輕人間取得了主流地位,當今天你在 IG 上追蹤的網紅戴的都是白麪黑圈 Daytona 或是半金 GMT 的時候你就可以感受到那個勢頭了。

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要買勞力士自然會產生激烈的競爭,而且這批新進的消費者可能早就已經習慣了在網上跟人搶標限量潮牌精品,超定價對他們來說習以爲常,像這樣的變化某種程度上也有可能讓市場更加混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