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也有部分書法專家認爲,啓功的臨作實屬下品,高明的臨摹應該儘量原汁原味的還原,而不是改變,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啓功的臨摹作品個人風格太過明顯,已經不能算臨摹了,應該屬於創作。啓功曾對十七帖這樣評價:十七帖寫的從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從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樣,后王羲之時代,書法名家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爲卷首由“十七”二字命名。真跡已經遺失,現在傳世的這件十七帖是刻本。唐朝名士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頁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煌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丈二尺爲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級成卷。

古人對十七帖的評價很高,幾乎零差評,如宋黃伯說:“此帖逸少書中龍也”。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渭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書法專家認爲此帖“筆法古質淫然,有篆籀遺意”。

啓功曾對十七帖這樣評價:十七帖寫的從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從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樣,后王羲之時代,書法名家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

啓功曾經也嘗試臨摹過十七帖,被後世廣爲流傳,好多書法人士對這件臨摹作品評價很高,認爲啓功的臨摹能力可謂前無古人,不僅精準,還有一些個人特點的融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但是也有部分書法專家認爲,啓功的臨作實屬下品,高明的臨摹應該儘量原汁原味的還原,而不是改變,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啓功的臨摹作品個人風格太過明顯,已經不能算臨摹了,應該屬於創作。同時也建議後輩書友在臨摹的時候不要有太多的個人想法,還原度越高,你的臨摹越是成功,想要創作就不要臨摹,不要搞得四不像。

網友們認爲啓功的臨摹作品屬於什麼水平,是前無古人的高明臨作,還是那種所謂的四不像?請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我們一同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