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春潮》,讲的是中国家庭的母女关系。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外婆我妈以及我。

今天我说我很认可中国的90后,其实不止认可,还羡慕。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是70后,而我的父母是60后,出生成长于什么资源也没有的贫困年代,导致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对世界的认知都很有限。

由于白天阳光明媚的原因,我第一感觉就是镜头太暗了,镜头太晃了。一镜到底不NG拍完的吧?

不得不说演员演技真的是很优秀了,我一直觉得眼神是最能表达人内心的东西。

郝蕾扮演角色的丧、生活的无奈、忍耐 、一丝倔强的抗争和挣扎。

其实电影一开始扮演母亲角色领导大家歌唱那指责女主,我就开始觉得心烦的了。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片子太适合让60、70年代看看了!

第一次吃饭镜头,不要太真实接地气。

母亲对外人热心客气善良,对自己家人冷言冷语的酸话。这种说话指桑骂槐夹枪带棒,看的我真的是很心烦焦虑。因为太真实了 这是我们大部分家庭都会发生的场景,中国家庭吃饭就是个战场。

第二次庆祝母亲和周叔在一起的吃饭场景,母亲霹雳吧啦对着孙女数落指责女主的父亲说的那些话,最后严肃言简意赅的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收尾总结。当时啊!我真的就想尖叫捂住耳朵!

我觉得从小听这句话长大的人两性关系感情处理肯定是糟糕不顺的。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不由自主想起了《血观音》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也一样,实际上两个不是一个感情线路的。

《春潮》非常坦诚地说到了一点,那就是经济主导权在家人之间的关系,小家庭的挣扎非常现实主义的。

《血观音》母亲扭曲贪婪的权力欲望自私黑暗,这部电影我时隔几年陆陆续续看了五六次加上看解读才看明白,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棠夫人说“活要活个人样!”确实是活出人样,做的却不是人做的事啊。

春潮最后母亲生病了安静了,七分钟的女主窗前独白是多年来对母亲的宣泄和对自己压抑生活的宣泄,揭开母亲对父亲深处的感情想法。

影片的结尾处从门缝涌出的水,呼应了开头放水赶走客人。我个人理解那源源不断地流水代表着被压抑的情绪的释放和对母亲的怨恨释怀,生活如水,余味长流。

此片甜处喜欢两个小女孩的友谊,你给我的比一百分重要。

不得不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影响挺深的,一个不幸的感情开始一个不幸的婚姻开始一个不幸的家庭造成一个不幸的童年,以此循环。

至于母女关系,说实话,我和我妈之间的母女关系并不深厚。小时候我很黏她,也很喜欢她。

别人问我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我必答喜欢妈妈。随着读书长大,我渐渐地发现了和我妈无法沟通。就像郭建波的妈妈一样,她对我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导致我现在基本上和她没什么话说。但是我还是遗传了我妈的心软,所以她的不满愤懑责骂我都沉默地接受,她的愿望所求我都尽力去帮她达到。

在对待我女儿的过程中,我时常警示自己,不要让自己变成我妈那样的妈,不忘记刚生她时那份欣喜的心情。改善中国家庭的母女关系,从我开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