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家的山林里,有这样一种植物,这种植物也属于蕨类植物,但它只能纯粹是一种中药,不能作为野菜食用,它的名字叫“石韦”,农民拿它泡水喝,有利尿凉血功效。石韦是一种附生蕨类植物,又称大石韦、飞刀剑、石剑、斩蛇剑、独叶茶、石兰、石尾、石皮、金星草等,入药部分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叶。

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不同的人不有同的答案,有的人说是快乐,有的人说是金钱,有的人说是家庭。您的答案是什么呢?就我个人来说,健康养生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身体好则万事顺。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注意饮食卫生,调整生活节奏和规律,做一个健康的人!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到处有人类可利用的植物。有的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有的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像农村常见的鱼腥草、车前草、苣荬菜、荠菜、马齿苋、山蕨菜等等,一到春天,人们就会来到野外寻找各种野菜,挖来食用,它们不但是野菜,还能保护人体的身体健康,深受人们的青睐。

在老家的山林里,有这样一种植物,这种植物也属于蕨类植物,但它只能纯粹是一种中药,不能作为野菜食用,它的名字叫“石韦”,农民拿它泡水喝,有利尿凉血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石韦是一种附生蕨类植物,又称大石韦、飞刀剑、石剑、斩蛇剑、独叶茶、石兰、石尾、石皮、金星草等,入药部分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叶。

石韦喜生长于温热潮湿的山林溪流地带,特别是大山上的石岩壁上、树皮上、溪边石缝中。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这种植物生长,如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北等省都有它的踪影。在外国像日本、越南等地也有。

石韦的植株并不高,多年生草本,一般高10-3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被披针形的茶褐色鳞片,边缘有睫毛。叶革质,疏生,叶之间距离在2厘米以上;叶柄基部有关节,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中脉及侧脉明显。它的叶片背面全是孢子,整齐布满,所以不好看,成熟之后孢子又会变成砖红色。

石韦味甘、苦,性微寒。为清利凉血之品,有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的功效。在农村如果有人咳嗽不止症状,老一辈人就会用它来泡茶喝,还可以往里面加入冰糖,效果很好,当天服用的话就能够有很好的止咳效果,人们称它为“神药”。

《本草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滇南本草》:止玉茎痛。《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闽东本草》:治痢疾。

石韦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和根,晒干或阴干,筛去杂质,便可入药。在老家常看到一些稍微懂点医的人,每当农闲时候就会上山寻找它,带回家备用。

关于石韦的药用价值,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传,《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早年因为李陵辩护,不料李陵“兵变匈奴”后,司马迁惨受宫刑。  事后,司马迁隐居山林,有一天,司马迁突然感觉小便涩痛不爽,低头一看居然是血尿。司马迁不敢和女儿女婿说,便自己翻阅医籍,司马迁得知自己得的是“淋证”。便一个人上山采药,在路过一条小溪时,司马迁看到了溪流石头旁边长了不少原始而简单的蕨类植物,远看去就好像是长在石头表皮上一样,他知道,这就是他要找寻的中药。而在司马迁以前,有人把鞣制过的皮子称作“韦”,石韦的名字也就因此而来。

本内容仅为科普农村野生植物,不做药用,食用和治疗参考。部分动植物有保护等级,请遵守法律,保护野生动植物,请不要随意采摘不认识的野生植物,更不要轻易试吃!(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来说,生活中,若问题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所谓健康养生,关键是健康养生需要如何做到。了解清楚健康养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喜欢就关注我吧,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