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工作空閒之餘也會約上幾個同事或者朋友出去唱唱歌、辦個燒烤派對或許只是刷刷朋友圈、微博之類的社交軟件,那麼,孩子呢?有的父母認爲,孩子還小,沒必要有那麼多的朋友,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長大以後在交際方面出現問題。

   1.學會放開手

  有的父母就是個孩子控,不允許孩子離開他的視線範圍,到哪都要“拴”着孩子,讓孩子產生一種世界除了父母都要壞人的錯覺,這樣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就失去的看一看的勇氣,又怎麼能交到朋友呢?父母想要保護孩子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有個度,外面並不都是壞人,只需要讓孩子有一個保護自己的能力,讓他們自由開心地找到可以玩耍的小夥伴。

   2.不要做擋箭牌

  經常會看到有些小朋友一旦見到陌生人,便縮在父母的身後,見到親友長輩也不上前問候,有的父母爲了避免尷尬,便替孩子用“比較膽小、靦腆”之類的話來解釋,其實這樣就讓孩子產生一種“沒關係,反正爸爸媽媽會幫我解釋,不上去問好也是可以的。”的心理。此外,還會讓孩子給自己貼上父母口中“膽小、靦腆”的標籤,下意識地真的認爲自己是那樣,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良好發展的。

   3.不要約束孩子

  孩子正在和小夥伴們玩的盡興,結果父母劈頭蓋臉地找了過來,張口就問孩子:“每天的鋼琴練習一小時,你完成了麼?”、“讓你打掃自己的房間,打掃玩了麼?就知道玩!”父母這樣問,會讓孩子在小夥伴們的眼中很沒有“面子”、沒有自我,會讓他以後在他的小羣體中抬不起頭來。父母大可以等孩子回家,給孩子約好下一次的玩耍時間和練習時間,讓孩子感覺到我是一個小大人了,我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了。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小時候如果就有一個玩得好的小羣體,在長大以後也必然會有一個很好的社交圈,在小羣體裏面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有集體感、更能爲他人着想。所以說,父母不要只是顧着跟自己的朋友玩,也要讓孩子跟他們的朋友玩,讓他們的世界更加的五彩繽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