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不會變成紅色,卻能紅來現紅,綠來映綠,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其三,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不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記乙。

師父要徒弟拜鏡子爲師,徒弟不解。
師父解釋說:“其一,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都映得出;但東西移開,鏡子裏不留餘影,這叫物來則應,過去不留。你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
“其二,帝王將相來照鏡,鏡子不會因崇拜而加倍細心;乞丐來照鏡,鏡子也不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
“其三,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不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記乙。這叫把握當下,置心一處。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不會變成紅色,卻能紅來現紅,綠來映綠,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徒弟感嘆道:“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爲師啊!”

一面鏡子,在照物時,人來人現,物來物現,沒有執着。從禪意而言,正因爲深諳空性,才能沒有二元對立,沒有二元對立,才能在緣起緣滅的現象世界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隨緣顯物,不粘不滯。
自觀鏡中禪,蓮生彌陀界。
鏡中的智慧,妙在能“切一刀”,將大千世界切割爲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部分。
物質世界是客觀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故而應用“胸懷接受之”;而精神世界是主觀的,它能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故而應用“心力自建之”。
明白這個道理後,鏡中世界外儘管世事擾攘,順逆無常,但鏡中世界內自可“誘”而不“惑”,初心不改。

以鏡爲師,就是無論身處何種情境,都保持自我,堅守本心、本性。物來即應,物去不留,無論何物來至前,以明淨之心如實映照,物去全然無存。
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