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後褚英跟着努爾哈赤東征西討,能征善戰的本色凸顯無遺,在萬曆三十五年的時候,褚英與弟弟代善、叔叔舒爾哈齊再戰布佔泰,在布佔泰人數佔優且是偷襲截殺的情況下,褚英對士兵們說,我的父親努爾哈赤,向來能征善戰,本次雖未親征,但有我兄弟二人在,你們無需害怕,布佔泰也曾被我們擒拿,以鐵鏈鎖住脖子,我們赦免他的死罪,他現在纔有機會繼續統治烏拉,你們不要以爲他兵多就佔有優勢,兵多這種優勢難敵我國之威,戰則必勝。不穩定生活造成努爾哈赤對對兩個孩子管教較少,可以說,褚英和代善是在顛沛流離中成長起來的,而且他倆也沒怎麼享受過母愛,所以對於親情這種稀缺資源不以爲意,兩個人都是這樣,對努爾哈赤都非常不孝,代善搶努爾哈赤的宅子,搶努爾哈赤的老婆,還搶自己長子嶽託的資源,虐待次子碩託,而褚英則是搶奪一切,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努爾哈赤的老命也一起帶上。

在繼位人選上,努爾哈赤從未看好過褚英,相對來說他更喜歡二兒子代善。與此同時,褚英的囂張跋扈也漸漸顯露出來:

長子褚英,從幼年起就心胸狹隘,貪婪刻薄,情商極低,智商墊底,肯定不會善待四兄弟,五大臣,這些努爾哈赤都知道,但是如果越過褚英,直接指定代善的話,那麼出現的問題會更大,所以褚英是努爾哈赤無奈下的選擇。

從當時的政治背景、集權緊迫性、努爾哈赤的健康程度等等方面考量,都沒有必要把褚英,過早的推至“儲君”位置,而努爾哈赤自言只是希望褚英通過掌管國家大事,改變心胸狹隘的習氣,成爲寬宏大量的人,沒想到結果卻落個“捧殺”褚英的結果。

褚英和代善都是元妃佟佳氏所生,同屬嫡子,褚英出生於萬曆8年,死於萬曆43年,虛歲也才36。

褚英和代善兄弟倆還小的時候,佟佳氏就已去世,而當時正努爾哈赤正處於艱苦創業的初級階段,天天刀口上添血,要麼東征西討,要麼東奔西跑,要麼東躲西藏,當時也沒有什麼彪悍的實力,屬於夾縫中求生存。

不穩定生活造成努爾哈赤對對兩個孩子管教較少,可以說,褚英和代善是在顛沛流離中成長起來的,而且他倆也沒怎麼享受過母愛,所以對於親情這種稀缺資源不以爲意,兩個人都是這樣,對努爾哈赤都非常不孝,代善搶努爾哈赤的宅子,搶努爾哈赤的老婆,還搶自己長子嶽託的資源,虐待次子碩託,而褚英則是搶奪一切,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努爾哈赤的老命也一起帶上。

當時女真人的生存狀態就那樣,褚英兄弟悽苦的幼年、少年經歷並非個例,比如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八歲的時候,父母爲仇家所害,因爲藏得比較隱蔽才逃出昇天,爲了給雙親報仇,苦練武功,五年後,年僅十三歲的額亦都在夜晚手持鋼刀手刃仇人,並投奔姑父穆通阿,在這裏他結識了過路的努爾哈赤並自此追隨。

那個時代,中原的孩子成熟早,而生存環境惡劣的女真族更是如此,褚英的戎馬生涯起始於十九歲,爲了報復布佔泰的襲擾,褚英率兵一千大勝而歸,繳獲人畜萬餘,對褚英的戰功,努爾哈赤也不吝賞賜,封褚英洪巴圖魯、貝勒。

此後褚英跟着努爾哈赤東征西討,能征善戰的本色凸顯無遺,在萬曆三十五年的時候,褚英與弟弟代善、叔叔舒爾哈齊再戰布佔泰,在布佔泰人數佔優且是偷襲截殺的情況下,褚英對士兵們說,我的父親努爾哈赤,向來能征善戰,本次雖未親征,但有我兄弟二人在,你們無需害怕,布佔泰也曾被我們擒拿,以鐵鏈鎖住脖子,我們赦免他的死罪,他現在纔有機會繼續統治烏拉,你們不要以爲他兵多就佔有優勢,兵多這種優勢難敵我國之威,戰則必勝。大意就是布佔泰是手下敗將,努爾哈赤大名敵方的部隊聞風喪膽,不足爲懼。

就這樣,兵力相差三倍多,老兵痞舒爾哈齊都萌生退意的情況下,褚英、代善率先廝殺,成就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後來,褚英、阿敏又率領五千部衆攻打烏拉部,並迫使布佔泰再次訂立盟約,在努爾哈赤積蓄實力的初期階段,褚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與此同時,褚英的囂張跋扈也漸漸顯露出來: 他對他的弟弟們說,你們不要違抗我的命令,而且我說的話也不許告訴大汗;

不允許你們背叛我,和我關係不好的弟弟和大臣,等我做了大汗後就直接殺掉。

褚英的弟弟們對褚英嗣位本來就不服,而論軍功,五大臣任意一個都不比褚英少,同樣看不慣這個生瓜蛋子,所以,雖然貝勒、大臣們本也勾心鬥角,但在廢掉褚英這件事上,大家的意見出奇的一致,可想而知這褚英多遭恨吧。

皇子、大臣們把褚英的惡行及惡言惡語都報告給努爾哈赤,對於衆怒,努爾哈赤不敢不加小心,他詢問褚英,兄弟、大臣們說的是否屬實,褚英認罪。

努爾哈赤則對他說:

我分給你國人足五千戶、牧羣八百、白銀一萬、敕書八十道,這些資源遠比你的幾個弟弟要高得多,你不但不知足,還要搶奪兄弟的微薄財物!

結果:

努爾哈赤把褚英和四大貝勒的人口、財物放到一起,五人平均分配,這意味着,從這時候開始,褚英不單在政治上失勢,其經濟權益也被剝奪。

以後的資源兄弟平分了?褚英沒這機會,因爲被雪藏的他再也沒有參加過戰鬥,沒有軍功,沒有部屬,自然也就不會再分給他資源。

褚英非但沒有深刻反省,反而愈加嫉恨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征烏拉,出征不帶褚英,守城安排了阿敏和莽古爾泰,沒褚英啥事,新仇舊恨之下,褚英對幾個心腹說,他無法容忍財產被奪,如果起事你們會跟隨我麼?

褚英先以符咒書寫努爾哈赤、四貝勒、五大臣的名字“望天地焚之”。

並對其他人說,希望此次出戰,我軍能被烏拉部打敗,一旦他們戰敗回城,我將不允許努爾哈赤和我的幾個弟弟入城,他的意思就是兵變奪權,很兒戲是吧,城裏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哪個也不比他差,他是怎麼想的呢。

努爾哈赤知道這件事以後非常震怒,本來要將褚英直接處死,但是又怕後人有樣學樣,所以暫時將他羈押起來。然而褚英即便被幽禁,也還是不思悔改,兩年後,努爾哈赤經過深思熟慮,下決心將褚英處死。

這件事是如何泄露出來的呢?專門爲褚英書寫咒語的人,擔心被努爾哈赤發現,自己會被處死,驚懼之餘,留下遺書,自縊而死。其他三人,見出了人命,都怕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二人會舉報此事,所以商量一下,一起抱團舉報了褚英。

褚英的悽慘下場是咎由自取,代善也是原因之一,因爲努爾哈赤對其本不看好,他看好代善,而代善的勇武不下褚英,智商則高上一個等級。

不止褚英能征善戰,以少勝多,代善也是如此。

努爾哈赤親征,統兵三萬進攻烏拉布佔泰,努爾哈赤也犯了他弟弟舒爾哈齊的毛病,對此次軍事行動缺乏信心,在代善的再三勸說下,才勉強同意繼續,而代善身先士卒,奮勇廝殺,沒多久就擊潰了敵軍,殲敵萬人,烏拉就此覆滅。

再比如天命三年,努爾哈赤誓師發兵,進攻撫順,但轉天就下起了大雨,努爾哈赤見天氣環境不利於作戰,決定撤回休整。

又是代善苦勸:

首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與明朝的關係掰就掰了沒有復原的可能,除非努爾哈赤放棄通過三十五年獲取的一切資源,因爲明廷是不會允許他一支獨大的,其他部族還是要恢復“自治”狀態,很顯然,這是努爾哈赤無法接受的。

其次,幾萬大軍調動明軍的斥候也不是死人,這種異動肯定會回報守軍的,一旦錯過這個時機,讓大明加固城防,再加上後金部隊本就不善於攻城戰,那麼再想奪城拔寨,無異癡人說夢。

再次,大雨既是劣勢,也是優勢,沒有人會想到有人會在這種天氣行軍、攻城,利用明軍的麻痹大意,纔好成事。

正是代善的建議,堅定了努爾哈赤進攻撫順的決心,此戰令努爾哈赤搶奪了大量戰爭資源,僅僅人畜俘獲就高達30萬,大大加強了後金大後方的生產力和自我供給能力。

薩爾滸大戰真正的戰陣,除對付杜松部的時候代善處於防守位置外,針對劉綎、馬林部隊的殲滅戰中,代善都處於一線衝鋒位置,勇武絕不下褚英。

反觀愛新覺羅褚英,尤其是頭腦和大勢的判斷上,比代善差了很遠,本來努爾哈赤就喜歡二兒子代善,選擇褚英只是無奈之舉,代善能那麼爭氣,也算後繼有人,而褚英又這麼不思悔改,尤其令努爾哈赤不能容忍的是褚英的詛咒和意圖叛亂,所以他的死也就不足爲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