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次,潰逃的士兵往往心存僥倖心理,認爲督戰隊畢竟是自己人,未必會對自己痛下殺手。可能很多人都很納悶,前進明明是送死,這些士兵爲什麼還會畏於督戰隊的壓力,繼續往前衝呢。

大家好,我們的小童說星座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戰國時候,孟子在和梁惠王聊天時,曾經舉了個戰場上的例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的由來。
可見在戰國時候,士兵在戰場上一觸即潰、望風而逃那是家常便飯。爲了嚴肅軍紀,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自然需要有專人進行監管。
在古代,這一職位叫做監軍。《新唐書》曾載:“出監宣武軍,自置親兵千人......高崇文討劉闢,復爲監軍。”
到了現代,戰爭中的殘酷血腥勝過古代千百倍。以一戰時的凡爾登戰役爲例,在面積不大的土地上,德法兩軍居然產生了接近百萬人的傷亡,無愧於“絞肉機”的稱號。凡爾登戰役傷亡率之高、戰鬥之殘酷給交戰雙方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參戰法軍幾乎譁變。
在那種情況下,爲了讓士兵能夠鼓起勇氣繼續發起衝鋒,法國軍隊不得不設立督戰隊,賦予督戰隊殺死潰逃士兵的權力。
法國士兵在前有德軍機槍火炮、後有己方督戰隊的情況下,不得不硬着頭皮往前衝,這才勉強維持住戰線,沒有被德軍突破。
可能很多人都很納悶,前進明明是送死,這些士兵爲什麼還會畏於督戰隊的壓力,繼續往前衝呢?督戰隊再強,畢竟人數不會太多,他們只要把督戰隊打敗,不就可以撒歡兒逃命了嗎?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當然出現過,但案例並不算多,在大多數情況下,潰逃的士兵還是不敢向督戰隊開槍的。其中原因,筆者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潰逃的士兵通常是一團散沙,缺乏組織性和戰意。
在戰場上,一支部隊一旦崩潰,那就真的是很難收攏了,所謂兵敗如山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假設你是潰兵中的一員,你該怎麼說服一個個倉皇逃命的隊友一齊向督戰隊發難呢?
如果沒有隊友配合,只是你一個人跟督戰隊去幹,那不是死得更快嗎?
其次,潰逃的士兵往往心存僥倖心理,認爲督戰隊畢竟是自己人,未必會對自己痛下殺手。
一起參軍上戰場的,很多都是老鄉甚至是兒時的玩伴。雖說軍令如山,但很多人還是會去賭一賭督戰隊不會向自己開槍。雖說自己當了逃兵,但是畢竟還是自己人,留着一條命改過自新總好過變成死人。事實上,督戰隊把逃兵盡數殺死的情況也是比較少見的。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把他們交到軍事法庭進行審判,或者乾脆把他們重新編入軍隊,讓他們在下次戰鬥中戴罪立功。
再次,潰兵攻擊督戰隊,將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之中,生還率更低。
任何戰鬥過程都需要時間,不可能在一瞬間完成。如果潰兵向督戰隊發起攻擊,且不說未必能打得過以逸待勞的督戰隊,就算能打得過,那也需要時間。但戰場上逃命是一個爭分奪秒的緊迫事情,你在這兒和督戰隊打得正歡的時候,敵人從背後追過來怎麼辦?豈不是死得更快?
最後,攻擊督戰隊的話性質將完全不同。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士兵在衝鋒的路上戰死了,那麼他在死後會得到英雄般的待遇,國家會替他處理後事、照料家人,他的親人也會以他爲榮。可如果向督戰隊發起攻擊,那性質將會變得徹底不同,即使能夠僥倖活下來,也會變成讓所有人都不齒的叛徒,家人也會因自己而蒙羞。
所以說啊,如果有一天真的上了戰場,千萬別想着打督戰隊的主意,有那心思還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把敵人打敗來得實際。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