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文化,應該是有理有據的,這是一個嚴謹的學者該有的態度。

2008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的代表拉耶夫先生,公開表示李白出生於他們的碎葉城,希望與我們在李白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合作。此事,已經過去了12年,據小美瞭解到,吉爾吉斯斯坦並沒有建大型李白雕像,當地對李白詩的普及更是少得很。

而我們,四川江油有李白大道,有詩城路,還有4A級的李白紀念館。而甘肅、安陸等地,也都有李白的雕像。幾個省市都以李白曾經生活過爲榮,對當地人來說,李白是他們的驕傲。

一面是民間百姓引以爲傲,一面卻是一些文化名人們不斷強調李白是外國人。關於李白是哪裏人,本身就是一個至今無法確定的事。李白的祖籍之說,目前最靠譜的共有3種說法:第一種是四川江油人,第二種是隴西成紀,第三種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既然至今沒有定論,爲何高曉松、梁宏達等文化名人要在各類節目中不斷強調李白是外國人,小美不能理解。

不過,說到底對於這件事,咱們可以說是見仁見智的,人家要這樣說咱們也沒有辦法。最重要的是,他能有自己合理的理由就可以了。但最近,小美看了著名主持人、著名評論人梁宏達就此事的一段評論,確實有些坐不住了。梁先生有兩個觀點,小美給他概括了一下:

第一:李白的詩爲何一般人模仿不了,梁宏達:他可能是外國人。

李白的詩不好模仿這是事實,因爲他的詩飄逸灑脫而又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這一點和追求工整度的杜甫相比,確實是不太一樣的,但這隻能證明李白與其它詩人不同之處而已。

事實上,千年文壇中,怪才詩人還少嗎?詩鬼李賀,寫起詩來一樣奇絕,他的《雁門太守行》就好仿了嗎?情詩聖手李商隱,寫詩朦朧絕美,他的《錦瑟》就好仿了嗎?這都是最出名的詩人,文壇還有一些寫詩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詩僧和小文人。但凡能青史留名的詩人,都是有自己的詩風的,能不能仿,真的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第二、梁先生舉了兩首詩中的兩個千古名句爲例,稱不少人讀完這兩首詩,都認爲他是外國人。

到底是什麼詩,能讓他有此一說呢?兩首都是千古名作,一首是李白的《北風行》,一首是《秋浦歌.其十五》。大家請看下圖:

梁宏達說的這兩個千古名句就是詩中的“雪花大如席”和“白髮三千丈”,他認爲李白這種想象力沒有邊際,不像是受儒家薰陶的漢族讀書人該有的,並由此判斷李白是外國人。這一說法很新奇,到底是譁衆寵取寵還是有水平?我們分析一下便知。

體現在我國古詩中的想象力,遠非李白“白髮三千丈”那麼簡單。自古代第一本詩歌集《詩經》開始,想象力就已經成爲我們詩歌中的閃光點。

最開始只是由“關關雎鳩”想到愛情,而後到了《離騷》、《九歌》和《天問》,屈原的想象力令人歎爲觀止。到了唐朝,事實上除了李白,有想象力的詩人也大有人在。大家可以去看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等名句,用文字來描寫音樂,出神入化;也可以去看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樣的比喻哪一個輸給了“雪花大如席”和“白髮三千丈”。小美並非說李白詩的想象力輸給了李賀和白居易,而是說李白這種想象力是我國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它有起源也有後繼者,如何能說我們的詩人沒有這種想象力?

很多人說李白是外國人,並找出了一些史書爲佐證,這是無可厚非的,小美十分尊重這種行爲。但就以上兩首詩,以及李白詩不好模仿這兩點,就推斷李白是外國人,小美無法認同這種推理方式。此事見仁見智,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