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提問問題,思考問題,探索答案的能力纔是家長們應該立即去做的事情。二、咱們做父母的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孩子提問的問題,你回答不上來,那怎麼辦呢。

從孩子嘴裏冒出的問題總是千奇百怪,家長又不是百科全書,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一旦回答不上來孩子的問題,父母就會感到壓力,甚至感到難堪。大人往往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提問其實並不是考驗,而是啓發思考的芯片,這一切的起步就從孩子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開始。

一、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如何應對孩子們在生活中的提問。讓兩代人互相啓發,共同成長。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提問

從學會說話開始,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問的過程,父母要重視孩子的這些問題。而且要從重視孩子的一言一行開始。如果孩子向你提問,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停下你手中的事情,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你特別重視他的提問。

例如:孩子問:媽媽,爲什麼是綠色的?

當孩子在提問的時候,你應該蹲下或者把他抱起來,保持你的眼睛和他在同一個高度上,要學會聆聽,讓他覺得你是在平等的和他交流,讓他潛意識裏更容易接受你給他的這些信息。

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這纔是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的有效方式。

二、咱們做父母的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孩子提問的問題,你回答不上來,那怎麼辦呢?其實,就直說你也不知道就行了。

例如:孩子問:媽媽,爲什麼太陽看起來是黃色的呢?

媽媽應該說: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複雜的,媽媽現在也不知道,不然咱倆來一起研究研究吧。

媽媽不知道,但她不能不知道就說完了。這樣,孩子們會覺得你沒有給他們一個答案,我們還需要帶孩子們去探索答案。例如,我們可以去博物館,查閱百科全書或上網查閱。這一探索過程不僅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們在一起獲得更多的知識,還可以增加他們的情感。

三、知道問題的答案時,也要多用反問,去引導孩子思考問題

例如:孩子問:媽媽,爲什麼含羞草會動呢?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刻意的表現無知,甚至爲了培養孩子的這種探索心,就算你知道了答案,也可以假裝不知道。

媽媽回答:不如我們猜猜這樣有什麼好處呀?不要讓小蟲子看到他?還是他真的害羞了?

你可以用一系列的反問,他在回答你問題的時候自己的腦筋就會開始轉動。通過這種不斷的提問和反問的方式,就可以引導孩子逐漸的提出更加深入的問題。讓他能夠自己去探索這個自然現象的本質。

四、從樹上和網上查到的答案,往往會不夠直觀,不太好和孩子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和孩子一起去實踐,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更加深入的思考問題。

比如,孩子問:椅子爲什麼有四條腿呢?

這時,你可以拿出一個兩條腿的椅子,給他演示一下,他就會知道這樣的椅子是站不住的。這樣他就能非常好的理解椅子爲什麼會是四條腿這樣的問題了。

比如,孩子問:爸爸,有翅膀就會飛嗎?

孩子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運用實踐的方法,讓他試試看,是不是有了翅膀就可以飛了?我們還可以做一些真正能飛得起來的模型,讓他看看什麼樣的條件下,有了翅膀的東西才能真的飛了起來。

在做完了實驗之後,就可以坐下來和孩子討論。通過這樣讓他自己去探索,遠比從課本上直接獲得的知識對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要用有趣方式回答,增加孩子的興趣

比如,孩子問:爸爸,蝴蝶是什麼呀?

對於這樣的問題爸爸可以把蝴蝶的各種特點描繪出來,讓孩子有一種想探知究竟的慾望。

比如,回答:蝴蝶是有着彩色的翅膀、喜歡偷喫花粉和奶油、喜歡跳舞,喜歡,喜歡陽光、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小呀!你想見到他們嗎?

經常這樣回答的話,不僅可以讓孩子對事物更有興趣,還可以讓孩子學着從多個角度去描繪它,發現生活中的美。

孩子的記憶也是會淡忘的,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的多問孩子問題,增加孩子對問題的記憶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比如,第二天你可以問他,你還記得蝴蝶是什麼嗎?椅子爲什麼會有四條腿嗎?還記得昨天背的詩嗎?這樣孩子就會重新去回想、複習,增強記憶。養成習慣後,既能利用時間,又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比在補習班裏枯燥的學習有意義的多。

小結,提問是孩子打開好奇心的第一步,也是他成長路上的第一課。答案不是問題終點,反而是勤于思考問題的新起點。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孩子的成長不能夠只看身高,更要看他思想的高度。

想到就去做,努力就是成長。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提問問題,思考問題,探索答案的能力纔是家長們應該立即去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