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港片絕對繞不過吳宇森的電影,但對於許多影迷而言,吳宇森最鍾愛的作品卻經常被繞過。

它是當年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也是當年虧得罪徹底的作品,上映17天后就被扔出了院線。

本文就來聊聊吳宇森的這部作品:

《喋血街頭》上映於1990年,由吳宇森執導,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三個在貧民窟長大的香港青年去越南冒險,最後爲了一箱金子反目成仇的故事。

該片不僅是吳宇森離開徐克電影工作室自立門戶的第一部作品,更是他處於創作高潮期的野心之作。

內容上,他將個人的經歷融入其中,阿B的原型就是他本人,輝仔和細榮是他小時候的鄰居玩伴,故事發生的石硤尾也是吳宇森年幼時居住的地方。

格局上,既有上世紀60年代動盪的香港,也有處於戰亂中的越南,這樣的時代背景,讓影片具有了很強的史詩感。

爲了力求真實,主創人員花了四個月時間去搜集資料。

無論是60年代的香港時事,還是越南的社會背景文化,一些新聞素材甚至戰爭場面只要能配合劇情,主創人員都把那些片段化爲戲劇。

所以影片投資高達2000萬,成爲當年香港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

影片的陣容也超級豪華,集結了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任達華、袁潔瑩、甄楚倩等明星。

男性角色年輕瀟灑,一靜一動都是帥氣,女性角色美麗清純,一眸一笑都是驚豔。

這些角色中,小編最喜歡兩個:

一個是張學友飾演的輝仔。

劇中,不管是俘虜後被迫殺人時的驚慌無措,還是爲了緩解頭疼吸毒的癲狂都被張學友演繹的淋漓盡致。

可以說這是張學友最經典的一個角色,憑藉精湛的演技,張學友首次獲得了金像獎影帝的提名,雖然最終敗給了哥哥,但是從此讓人們對歌神有了新的認可。

另一個是任達華飾演的殺手阿樂。

一襲白西裝,留着鬍鬚叼着雪茄,再配上帥氣敏捷的身手,在他身上讓人看到古代劍客的瀟灑無羈,這也是小編第一次get到任達華的帥氣。

然而,精心拍攝製作的《喋血街頭》卻遭遇了票房滑鐵盧,上映17天就慘遭下架,最終票房855萬港元,位列年度票房榜第41位。

也正是因爲《喋血街頭》賠了錢,吳宇森爲彌補虧損,於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拍了那部著名的《縱橫四海》,把賠了的錢全給掙了回來。

但這並不妨礙《喋血街頭》在吳宇森心中的地位,他曾表示這是他最滿意和鍾愛的作品。

多年後,《喋血街頭》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和肯定,豆瓣評分8.2,被網友稱爲港版《獵鹿人》,尤其是影片中的槍戰鏡頭,比現在的華語大片還大片。

吳宇森電影中,最鮮明的特色就是暴力美學,而《喋血街頭》集合了所有令人血脈噴張的暴力美學元素,堪稱吳氏暴力美學的巔峯之作。

那些永遠打不完的子彈,橫飛四濺的血漿,震耳欲聾的炮火……

這些場景不僅帶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衝擊,還讓我們領略到暴力美學的魅力。

影片中最經典的場面就是阿B四人爲了營救歌女甄秀清和當地的黑幫開戰。

四個人去見黑幫頭梁先生,一面阿B三人和梁先生一起喝酒,假裝爭吵打鬥,趁機取出事先藏在鋼琴的手槍將梁先生劫持。

另一面阿樂點燃雪茄炸開儲藏室,取出槍支彈藥,然後和救出秀清的阿B三人匯合。

找到秀清護照後,阿樂把武器分給每個人,拿到武器的阿B和阿樂相視一笑,然後四個人手持槍支準備殺出重圍。

門外是拿槍的重重包圍,門內卻是危機下的片刻寧靜。

奪門而出後,就是雙方的各種槍戰和爆炸,然後是脫身之後一路被追擊的狂奔,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看的人目不轉睛,腎上腺素狂飆。

同時,導演特意將大戰的場景放在歌舞廳,打鬥過程中再配上輕柔的歌聲,槍戰和血腥,也可以如此浪漫。

其實,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帶來的感官刺激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真正打動人的,是暴力背後令人動容的兄弟情義。

就如網友說的,吳宇森的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爲經典,不在暴力而在美學。

影片中,阿B、輝仔、細榮一起長大,三人情同手足,和以往同生共死的兄弟不同的是,導演在他們之間加入了背叛。

這種複雜的兄弟情其實來源於三人不同的性格,一個愛錢,一個愛女人,一個愛兄弟。

細榮,愛錢。

從小生活在底層的他懂得生活的不易,秉持着有錢就高貴,沒錢就下賤的觀點,所以他說,誰擋我財路我就殺誰!

當利益和兄弟之間衝突時,他選擇了金錢,向自己的好兄弟阿輝開了槍。

阿B,愛女人。

在香港,他有妻子阿珍。在越南,他想要拯救被黑社會囚禁的歌女甄秀清。

他重情義又富有同情心,可是他的善良也是一種背叛,爲了兄弟,他扔下了才結婚的妻子,爲了救秀清,他忘記了三人一起來越南的初衷。

輝仔,愛兄弟。

他耿直膽小,把細榮和阿B當成自己的大哥。

爲了給阿B結婚籌錢,不惜去借高利貸,爲了保護錢被人打破了頭。受傷後,害怕兄弟擔心,自己忍痛包紮傷口,還開玩笑說是不小心跌倒了。

爲了讓這種複雜的情義更加的矛盾糾結,導演安排了兩場戲。

第一場是阿B再遇輝仔。

此時的輝仔已經完全變樣,被阿榮爆頭的他雖然活了下來,可是變得瘋瘋癲癲,靠殺人掙錢買毒品來緩解頭疼。

阿B給輝仔說着他們的往事,還有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諾言,可是換來的只是輝仔呆滯絕望的眼神。

望着痛苦不堪的輝仔,阿B決定結束他的痛苦。

這一幕超級催淚,導演沒有用煽情的音樂和臺詞,只是讓兩人互相對望。

一個滿眼平靜,好兄弟終於要幫自己解脫了;一個滿眼淚水,痛苦不捨的親手殺了自己的好兄弟。

第二場是喋血街頭。

回香港的阿B找細榮爲輝仔報仇,阿B和細榮在路上不斷地開車互相碰撞,並開槍射擊對方。

打鬥過程中,導演不斷剪入閃回,曾經在這條路上,三兄弟騎着自行車追逐嬉戲,開心無比。

而如今,同一個地點同樣的人,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昔日的好友反目成仇,互相廝殺。

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人感慨萬千。

砰!隨着一聲槍響,阿B將子彈打入細榮的頭中,所有的情義仇恨都戛然而止。

只留下輝仔的頭顱和滿地的子彈。

所以《喋血街頭》很特別,同樣是槍戰暴力和兄弟情義,但是它卻沒有《縱橫四海》的快意瀟灑,也沒有《英雄本色》的熱血沸騰。

從頭至尾,它都透露着一份悲涼和無奈。

在時代的洪流和命運的擺佈下,劇中的每個人都像蒲公英一樣,看似自由,可以隨風飄搖,卻最終難以逃出生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