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若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生命教育”等話題再次被聚焦。應該說,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特級教師尤立增的建議很有見地、很有意義,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契合許多人的想法,和許多人“不謀而合,所見略同”。 筆者以爲,目前,是到了“強化生命教育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地位”的時候了。

生命教育關乎人的生存、成長、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尊嚴與價值。毋庸諱言,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中小學對於生命教育存在淡化、軟化、弱化等現象。突如其來的疫情,既向我們提出了活生生的生命教育的嚴峻問題,也爲我們提供了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機。

在前一段國內疫情嚴峻的日子,大夥每天都揪着心、睜着眼緊盯那新增的死亡數字。因爲,那些數字的背後關聯着一個個鮮活的同胞生命!生命,有時很堅韌,有的生命在與病魔的反覆較量中終於挺了過來;許多時候則是很脆弱,有的生命倏忽之間就逝去了…… 戰疫在警示人們思考:應該怎樣善待生命?這不只是當下亟待補上的應急課,也是需要納入教育體系的常態課。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這次我們奮起戰疫的目的之一,便是千方百計地保障那些在病毒肆虐之下的生命不受傷害。許多最美逆行者之所以拼命救命、視死如歸,不只是將“死”置之度外,而是給“生”與“死”賦予了特別的價值。因此,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是義無反顧。

藉此疫情防控契機,將生命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彌補之前在這方面的短板,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育,這對引導廣大青少年敬佑生命、熱愛生命,讓每個生命都成爲最好的自己,都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 楊若

【來源】 叮咚快評南方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