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江湖医案谁知晓?!

每天,每月,每年,到底有多少人,

因为大意、无知、固执、自以为是...

而误了卿卿性命呢?

今日下班途中,我心中有一丝淡淡的愁绪。

这可能源于近日检查出十几例晚期消化道癌病例,实属感到揪心、惋惜、无奈......

尤其是今日中午的一例直肠癌,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故事——

昨日熟人介绍一个患者过来,41岁,男性,间断性便血3年余。

他见到我后直接说:“我就是患有痔疮,偶有便血,潘医生非得让我肠镜”,

紧接着就开始絮絮叨叨:“肠镜疼不疼?会不会感染?会不会穿孔?多少费用......”

那时候正好有点忙碌,我对他做了一个略带无奈的表情:

“但凡认为自己有痔、并有便血的,是强烈建议做肠镜的,以排除其它出血原因及其它疾病”。

然后,是完善检查前准备等,临下班前15分钟开始给其行肠镜检查,

镜子刚进到直肠约9厘米处,就见到一巨大肿物(进展期癌),

和我检查前担心的一样,他的痔疮其实是肠癌!

此次检查的医案就此结束了,

除了惋惜,唯余一声叹息......

然而,我今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绝”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比如从很小的腺瘤性息肉到肠癌这个历程约5-10年时间,所以“健康”人到了40岁一定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的更应根据其情况提前),发现苗头(息肉)切掉它,就能肠治久安。

就这么简单!

数年前,还有一个病例,让我记忆犹新。

我主管的一病人,也是因间断性便血5年余才来就诊,也是被多次“劝说”做肠镜检查,才勉强同意的。

结果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癌,并已经伴腹膜和肝转移。

该患者在这次来诊前,自行反复多次以“痔”诊疗,痔疮膏涂抹过,中药吃过,更为甚者,5年间做了两次痔疮手术,均拒绝行肠镜检查——害怕疼、怕花了“冤枉”钱等。

我当时就在想,假如他在那次就诊的5年前做一次肠镜,

假如首诊的医生再坚持“劝说”一下,

假如曾给他做两次痔疮手术的医生更负点责任,

假如他自己有一点科普常识;

故事的结局本不该是这样......

可惜,有些事不能重来!

我国直肠癌误诊率高达88%!

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便便带血,往往有两种极端:

要么认为是上火了、痔疮犯了,因而掉以轻心,贻误病情;

要么吓得花容失色,魂不附体,以为得了肠癌,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造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痔疮和肠癌,还有很多种疾病也会出现不同颜色、不同性质的便血;

比如菌痢、溃结、克罗恩病、胃癌、肠套叠、大的肠息肉等也能引起便血。

然而,最为致命的是,简单地当成痔疮,往往拖延到中晚期再去检查。

我国的直肠癌病例,在获得确诊和治疗前, 都曾经被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过,误诊率在70%-88.57%之间, 多数病例被当作内痔、肠炎、细菌性痢疾及肛裂等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病情发展到相当晚期时才获得正确的诊断,这也是影响我们国家直肠癌治疗效果的最主要原因。

早期肠癌5年存活率>90%; 而中晚期则<30%!

直肠指检/结肠镜是直肠癌最简单有效的诊断手段

直肠是我们人体消化道的最末端部分,长约12-15cm ,医生的食指长约10cm ,有经验的专家,大部分直肠癌都能被检查到。

但对于其他部位,就无能为力了,因为我们的大肠约有1.6米长。

这就需要行全结肠镜检查了。

结直肠镜检是发现大部分结直肠疾病的金标准。

一旦感觉肠道异常,立即做个肠镜,40岁以上最好无症状体检时做个胃肠镜。

此外,粪便潜血试验、癌胚抗原测定也对筛查肠癌有一定意义。

写在最后——

很多人都会有患痔疮的经历,而痔的症状与直肠癌极为相似,就是便血,而且往往便的都是新鲜血,

而在直肠癌早期(晚期肿瘤出血坏死可能有脓血便),除便血外往往又无其他不适,

所以病人和医生都很容易误以为是痔,“痔是小问题,拖拖就好了” ,如果医患双方“都麻痹大意” ,那问题真的“搞大了”!

另外直肠息肉或直肠癌容易压迫直肠静脉,使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或便秘或腹泻,这些问题也容易继发痔疮;

还有的痔疮与肠癌并存,

此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痔疮”的诊断,直肠癌的误诊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直肠癌误诊为肠炎、菌痢及贫血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鉴于直肠癌的巨大危害,患者和首诊的医生都千万要重视!

肛门病“无小事” ,切记切记!切除肛门也许事还小,误了卿卿生命,那真是万千不值了

此时,手机铃响了;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

旋律如泣如诉,令人遐思联翩......

假如一切可以重来,世界将没有任何遗憾!

感谢关注胃肠病: 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撰文:赵洪礼 医学博士 山东医学科学院消化病医院

编辑:老杜 联系:dulin666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