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中國實力最爲強勁,軍種最全,裝備最好的軍隊要數東北軍了。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後,奉軍被中央政府改編爲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擁有兵力約三十萬,由張學良統轄。東北軍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東北軍能有如此精良的裝備離不開一代梟雄東北大軍閥張作霖的苦心經營。

一代梟雄張作霖

近代中國東北軍事工業薄弱,上世紀20年代張作霖父子主政東北期間,先後創辦了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糧秣廠、奉天被服廠、東北航空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一系列軍工企業,東北軍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與國內其他地區軍工企業相比,東北的軍事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高、發展速度快,很快便後來居上,成爲同行業的佼佼者。東北軍工企業有如下幾個特點。

東北軍工廠大門

一、種類多、涵蓋廣、規模大

東北兵工廠生產的產品除滿足戰爭需要的武器、彈藥外,還能生產飛機發動機零部件、試驗架、機身、機翼、尾舵、螺旋槳、冷氣機、始動機、冷氣始動機、單力始動機、冷氣救火機、飛機架尾車、飛機鐵平車、通信鉤、信號槍、放煙筒、機關槍轉盤、炸藥架、炸彈懸吊機、炸彈上子、炸彈投置器、機關槍連動機、航空儀器、航空照相機零件、航空無線電零件等。更加令人驚歎的是中國東北兵工廠還有自己製造飛機的技術,它吸收了德國和法國戰鬥機的優點,當時算是比較先進的機型爲遼FHl式雙翼型戰鬥機,裝備有兩挺劉易斯航空機槍。輕型轟炸機稱"遼FHl式",可載4枚50千克的航空炸彈;中型轟炸機稱"遼H1式",每架轟炸機有2名飛行員,2挺機槍,可載4枚100千克的航空炸彈,飛機航程比較遠,是東北自制飛機中技術含量最高、製造難度最大的飛機,價格比較昂貴,製造困難,因此僅有10架。這在國內其它兵工廠都不具備的。

東北兵工廠自制的雙翼戰鬥機

二、軍工生產設備先進、重視生產設備的研發

東三省兵工廠鼎盛時期所屬各廠的機械設備約萬臺以上,可謂數量龐大。其中很多先進設備都是從日本、德國等國家引進,在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也加強技術革新,設備、工藝在生產過程中逐步得到改善,基本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產品性能日趨穩定,精密度也逐步提高。槍彈產量可達日產30萬發,1929年槍彈生產鼎盛時期,日產子彈40萬發。兵工廠所屬炮廠、炮彈廠、鑄造廠等都是引進的當時最先進的設備,對於鋼材縱斷、切削、車光旋堂、裝配零件等操作過程,完全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炮廠引進有製造多種口徑火炮的生產設備。鑄造廠添設鍊鋼熔爐,中級鋼料已能自制,其他普通生產設備如車牀、刨牀、銑牀、鑽盤、鉗臺等均能製造,即使複雜的機器設備也能製造。小型工具如樣板樁模配件,各廠都有製造所,隨時可以製造,無需外購。鑄造廠對於槍筒鋼,初煉失敗後,改由電爐試煉,經過幾十次的反覆冶煉,新產品的質量和化學物理性能,均合乎槍筒鋼的標準,冶煉獲得成功。至此,槍筒鋼由國外進口改爲廠內供應,節約大量成本。

東北兵工廠生產的迫擊炮

三、重視科學技術研究,掌握高端軍工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

如在火藥和炸藥方面,東三省兵工廠擁有當時國內最爲先進的工業技術。1920年10月奉天軍械廠開始生產無煙火藥,1924年東三省兵工廠無煙藥廠採用湯姆生置換硝化法。關於無煙藥的成型,各廠均採用水壓機成型。1924年東三省兵工廠向德國購買以甲苯爲原料,用三段硝化法制造TNT和以苯酚爲原料,經磺化、硝化製造苦味酸的機器設備。這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具有生產規模的炸藥工廠,投入生產後,產量不斷增加,月產TNT從12噸增至120噸,苦味酸從三噸增至30噸。此外,東三省兵工廠還安裝有三噸電爐,能自行煉製普通工具鋼,能製造各種通用工具機,有月產工作母機10臺,修理機動車三輛的記錄。

火炮生產車間

由於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重視產品的技術革新、更新換代,僅僅十餘年間,東三省兵工廠的生產綜合實力躍居全國領先地位。"不僅全國第一,連日本人亦爲之側目",日本人稱東三省兵工廠爲"東方第一"。但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下,東北所有軍工企業全部落入日軍之手,不禁令人唏噓扼腕,這無疑又進一步資助了日軍軍事能力的提升。歷史不能重來,假如東北地區沒有淪陷,那麼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必然會再上一個臺階,在抗擊日本侵略戰爭中也不會那麼艱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