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而言之,筷子的出現以及刀叉在歷史中的消失是因爲烹飪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國人甚至東亞人因爲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而產生的必然聯繫,不是什麼靈異事件而是時代的更迭。從歷史的角度這一切也是有跡可循的,在筷子被髮明之前,中國已經有了用陶土製成的罐子等器具,並且在器物使用還不十分發達的年代,作爲中國一直以來使用的主食,小米也就是黍其實是不容易被處理乾淨的,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丟到鍋裏煮。

引言

在中美關係終於得到緩和之後,尼克松總統迎來了他的首次訪華。據說,爲了表明他對中國的重視,在來中國之前,他竟然已經熟練掌握了筷子的用法。在歡迎宴上,尼克松總統使用筷子的熟練程度不僅使得中方代表團感到驚訝,更使得美方的記者們驚掉了下巴,這也成爲了中美外交的一段美談。


筷子作爲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東西,卻始終不爲外國人所熟知。但是,究竟是什麼使得中西餐具的不同呢?追溯下歷史的痕跡,其實在更早的原始時期,中國也是使用的刀叉,畢竟在物質最爲匱乏茹毛飲血的時代,沒有幾個人會爲了餐具而大費周章。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考古研究中我們發現,最早使用刀叉的竟然不是外國人。衆所周知,中國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十分久遠,更不用說現在仍是四大古國中唯一尚存的國家。那麼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究竟在使用些什麼呢?


答案是:刀叉。在考古研究中發現,在我國青海的一份遺址中我們發現了骨質的殘差,隨後,在甘肅的某遺址中也發現了距今已有四千年曆史的骨質餐叉。再然後,在河南省某遺址中一次出土了約五十一件骨質殘茶。除卻這些陸陸續續被發現的餐叉之外,更爲久遠的的餐叉發現於河姆渡遺址,距今已有七千年曆史。但這並不是沒有邏輯的,拿現在來說,我們在燒烤時依舊使用大型的叉子作爲燒烤器具,使用戳刺等行爲完成對原料的串聯,這不就是遠古時期對於食材的食用方法嗎?


最開始的使用刀叉,這大概是世界各民族最同步的一次世界大團結,但爲什麼西方國家依然延續着使用刀叉的傳統,而中國卻變成了甚至需要小時候進行練習的筷子呢?依舊從考古的角度來說,最早出現的筷子被發現於安陽的殷墟,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但筷子作爲"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文獻中大約只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我們能夠確定筷子的材質大概是因爲《韓非子》,在這本書中筷子既不是筷子也不是箸而是"櫡",後來才被簡寫爲箸。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它的材質爲木質。其次箸讀音爲"zhu"與煮同音,大概可以理解爲古人爲了燙食而發明了筷子。

從歷史的角度這一切也是有跡可循的,在筷子被髮明之前,中國已經有了用陶土製成的罐子等器具,並且在器物使用還不十分發達的年代,作爲中國一直以來使用的主食,小米也就是黍其實是不容易被處理乾淨的,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丟到鍋裏煮。除去穀物,日常食用的蔬菜肉類等也是在陶土罐中煮熟烹飪食用的。陶土罐一般圓而深,刀叉並不能很好的深入其中,那麼筷子的產生就成了必然。


久而久之,因爲中國飲食習慣的改變,刀叉不再適應改變了的飲食習慣,便逐漸退出了中國美食的舞臺,筷子便取而代之成爲中國適用範圍最廣的器具。而做飯的方式也因筷子的出現而更加多樣,歷史演變的進程中,八大菜系逐漸出現,菜的樣式也大多被製成了容易被筷子夾取的小塊狀。再加上中國一直是一個集體文明的國家,並不像西方國家一樣習慣了分食,更加使得筷子的出現成爲必然。


人們逐漸發現,筷子具備某些刀叉不具備的優秀才能,也就逐漸將刀叉放下開始了筷子的學習。但同樣據考古研究表明,至少在戰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中國某些地區仍有使用刀叉的習慣,研究表明那些刀叉甚至奢華異常,大概就是仍然能夠大量食肉的貴族吧。總而言之,筷子的出現以及刀叉在歷史中的消失是因爲烹飪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國人甚至東亞人因爲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而產生的必然聯繫,不是什麼靈異事件而是時代的更迭。如果西方發展成中國這樣的集體經濟模式,大概也會像中國一樣產生筷子。畢竟在喫的問題上,沒有人能逃過美食的誘惑。就像現在美國的大街小巷出現的中餐館,也都開始不將就美國千篇一律的刀叉,而是毅然決然的推出了我國的傳統用具——筷子。雖然讓一羣老外二丈和尚摸不到頭腦,但依然贏得了無數外國人的喜歡。畢竟有多少人喜歡頓頓都是牛排漢堡等高熱量食材呢?美食誰能不愛!

參考資料:《中國考古》《考古學通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