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高宗也不是好打发的,依然不肯放弃,见狄仁杰不惧他的威严,便改变攻势,开始动之以情,泪流满面的表示先皇坟头的柏树都让人给砍了,这要是不杀了权善才就是说明朕不孝啊,因此虽然权善才”法不致死“但也要”法外杀之“。“高宗见自己说的口干舌燥狄仁杰依旧油盐不进,最终只能服软,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随着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狄仁杰这个唐代著名诤臣也为大家所熟知,当然啦,某某荣耀也是功不可没的。影视作品中的狄仁杰各有各的风采,那么历史中真正的狄仁杰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是唐高宗、武后时期的著名贤臣,并且还是一个破案高手。狄仁杰刚被提升为大理寺丞的时候,大理寺管理松懈,案件堆积如山,而且又都是各种各样的疑难悬案。狄仁杰上任之后便开始着手清理这些案件,仅仅一年的时间便“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而在他担任大理寺丞处理的诸多案件中,最著名的便是权善才案,而处理这一案件靠却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不卑不亢的一身正气。
这权善才案说来也简单,就是有人告发负责守卫昭陵的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以砍伐昭陵的柏树,本来这事从律法上讲也就是个革职除官的处置,可这种砍皇帝坟头树的行为还是严重的激怒了唐高宗,直接下令狄仁杰处死权善才。于是这一宗简单的案件就变成了国法与皇权之间的较量。
经过慎重的考虑,狄仁杰还是依法上奏“权善才罪止免官”,孝心心切的唐高宗看过奏折之后勃然大怒,下令狄仁杰立刻执行死刑,谁知他一个小小的大理寺丞竟然将圣旨驳回,并再次上奏权善才罪不至死。
高宗与武后
高宗只能召狄仁杰入见,当面开导他,狄仁杰却据理力争,分毫不让。双方僵持不下,高宗越说越生气,语气也更加严厉,一时间大殿之内剑拔弩张,空气几乎都凝固了起来。高宗身边的侍臣唯恐狄仁杰不知轻重,惹来杀身之祸,急忙向他使眼色,狄仁杰却依然说个不停,急的侍中张文驩连连挥动手中的笏板,让他赶紧下殿。结果狄仁杰装作看不见,不过话锋一转,开始半软不硬的挤兑起高宗来,一会是”明主可以夺理,忠臣不可以惧威“,一会是”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高宗被这一番软中带硬的话挤兑得无话可说,终于有所动摇,承认自己的要求有悖国法。但高宗也不是好打发的,依然不肯放弃,见狄仁杰不惧他的威严,便改变攻势,开始动之以情,泪流满面的表示先皇坟头的柏树都让人给砍了,这要是不杀了权善才就是说明朕不孝啊,因此虽然权善才”法不致死“但也要”法外杀之“。说起来这唐高宗也真是个人才,”法外杀之“这个莫名其妙的名目竟然也能让他说的冠冕堂皇的。
好个狄仁杰,面对高宗这一番情感攻势依然不为所动,反而振振有词的说:”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二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如主,此臣所以不敢奉昭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高宗见自己说的口干舌燥狄仁杰依旧油盐不进,最终只能服软,免了权善才的死罪。并传下谕旨,命史官将此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过了几天之后,高宗突然反应过来,这狄仁杰如此难搞,连朕都搞不定他,这天下间还有谁能搞定他?这样的人才,得重用啊,于是破格提拔狄仁杰做了侍御史。狄仁杰在与高宗的交锋中竟然得胜而归,一时间满朝上下无人敢撄其锋,连高宗都笑着戏称:“卿得善才之便也。”
经此事之后,狄仁杰以法正君之名天下皆知,在民间有“真大丈夫之称”,更有人称:“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由此看来,狄仁杰历经高宗、武后朝的多事之秋而能名留青史,绝非偶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