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1、從不停止學習

學習並不僅僅限於考試、讀書,知識的提升,還有於對生活更多的瞭解,更強的適應,更好的解讀。我們生活的環境每一天都會湧現出一些新鮮的事物,我們的生活正在漸漸地變得新穎和複雜。

學習不該是一個階段的事,而是貫穿一生的事。想讓孩子從小好好學習,不用父母操心,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在學習。

父母要熱愛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或是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段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做到這些,有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有利於父母自身的學習。

這些榜樣的力量,並不像書本里那麼複雜,而是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裏,不用花費什麼金錢,但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2、生活自律

好的生活習慣,是該從小培養的。想讓孩子生活自律,父母就要早睡早起,少吸菸多運動,合理分配好時間。

找一個恰當的時機,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聊天,或者鄭重其事地召開一次家庭會議,給孩子講清不按時作息的危害。比如:影響睡眠,損害身體健康;影響父母上班......

家長與孩子一起商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明確規定在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情,全家共同遵守。同時,配套制定獎懲措施,遵守制度就獎勵,違反制度就懲罰。

3、懂得感恩

作家李月亮說:爲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養出會與世界相處的孩子。

或許一個人炫富的方式有千萬種,但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就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一個家庭的物質條件對孩子的成長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傾注了真誠和愛養大的孩子,未來一定更懂得好好愛自己愛生活,更容易懂得尊重並感恩別人的付出。

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最好父母先行。有父母的榜樣,孩子也更樂於學習和實踐,將感恩和愛的種子種在自己的心裏。

從小立規矩,從小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家人,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和教育,遠比長大了不聽話再生硬地打罵管教重要得多。

4、不二過,有錯必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做錯,我們就是不斷的在錯誤當中長大,我們只能培養他有錯必改的勇氣這樣就好了。

我們父母應該包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評和指責。批評和指責不僅無濟於事,還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感情疏遠。對於孩子我們要允許其犯錯誤,允許其改正錯誤,同時還要耐心細緻的做思想工作,幫助孩子認識錯誤的危害性及如何加以改正。

“不二過”,同樣的錯誤不再犯第二次,這就是成人也很難做到,所以要求孩子有錯必改的關鍵是培養孩子自省的習慣,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父母首先就得以身作則,錯了,和孩子說聲“對不起”沒什麼大不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會有錯知錯,知錯必改。

5、堅持讀書

董卿我們非常熟悉,不論是《詩詞大會》還是《朗讀者》,她在臺上出口成章的表現,無一不讓粉絲們感慨着。爲了培養她的文學素養,中學時,父親就要求她三五天就通讀一本國內外名著。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對於孩子來說,讀書可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孩子們常常更加容易被電子產品或是一些娛樂活動吸引注意,不願意去閱讀。

這就需要家長不懈的努力,去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培養起閱讀的好習慣。

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讓孩子在氣質上更加突出,更是能給孩子更多的知識儲備,和更開闊的視野。

6、信守承諾

守信是一種有責任感的表現,一個說到做到的人是一個能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人,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而忘記自己的承諾,如果此時能有成人從旁引導,將有助於孩子從小學會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不要逼迫孩子許諾,當孩子覺得承擔了許許多多的承諾,實在無法兌現的時候,他反而會把那些諾言看得不再重要。所以媽媽讓孩子意識到:承諾即責任,不能輕易地許諾。

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做錯了或違背自己的諾言時,如果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遵守諾言的習慣。

想讓孩子變優秀,首先讓自己成爲優秀的父母,成爲孩子的榜樣,營造幸福有愛的家庭環境,這纔是給孩子優質教育的第一步。

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好孩子,當你把改變的希望寄予在自己身上時,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更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