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治通鑑》中相關記載,爲“從此道可至華容也”的意思,也就是說從這條路可以直達華容縣城。它是古代進入華容縣城的必經之路。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三聲大笑,笑出張飛、趙雲、關羽三人,最後關羽立下軍令狀,帶着五百校刀手,攔截曹操,卻顧念舊情,私自將曹操放走。

以上是演義中的情景,歷史上,真實的華容道又是怎麼樣的呢?三國時期,一共有兩人敗走華容道,一個安然無恙,另一個損失5000士兵。他們分別是誰呢?


第一個:曹操

歷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戰失利後,也是從華容道撤退的。華容道雖然是撤退最近的道路,但是卻泥濘不堪,不利於行軍。曹操於是羸弱之兵帶着草填補開路,接着騎兵再過去,踩死無數羸弱之兵。在過去後,曹操看了看地形,也發笑了,並不是笑了三次,而是隻笑了一次。曹營衆將詢問曹操,爲何發笑?

曹操回答道:“笑劉備雖然是一代梟雄,謀略不次於我,和我爭奪天下多年,卻總是落後一步。如果劉備事先在華容道埋伏一支軍隊,火燒華容道,疲憊不堪曹軍很難通過,但是華容道卻沒有劉備的伏兵。”他剛剛笑完,劉備軍隊便掩殺而來,並順風點火,但已無驚無險。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中記載如下:

公船艦爲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爲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衆。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其實,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兵強馬壯,而孫權和劉備勢單力孤,時刻想的不是怎麼圍殲曹軍,而是自保,如何擊退曹軍。因此,劉備和孫權、周瑜等人是沒有能力,沒有多餘的軍隊來埋伏在曹軍敗退的必經之路華容道的。說實話,孫劉聯軍能夠擊敗曹軍,保住自己的地盤,已經是奇蹟了,他們沒有餘力再去埋伏,取得更大的勝利。

正史上,曹操在赤壁大戰孫劉聯軍,雖然戰敗,卻不是潰敗,而是從容退走,只有追兵,沒有伏兵,他遇到最大的難處,也只是道路不好走而已。


第二個:關羽

第二個敗退華容道的卻是關羽,大家是不是有點意外啊,這還得從頭說起。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荊州兵團傾巢而出,大舉進攻樊城和襄陽。這一路上,關羽軍隊勢如破竹,連續擊敗樊城的曹仁,並水淹來援的于禁、龐德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

但是在曹操實力雄厚,第一路援兵全軍覆沒後,他立刻派出了第二路徐晃援兵。同時,曹操在司馬懿的建議下,派出使者與東吳聯盟,共同夾擊關羽後。東吳孫權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很順利奪取荊州(南郡)。

此時的關羽,在前線戰鬥也不順利,他與徐晃軍隊交戰失利,對樊城的包圍圈被撕開一個口子。樊城曹仁軍隊衝出,與徐晃軍聯手夾擊關羽。此時,荊州丟失的消息傳到關羽軍前線,荊州兵得知之後,驚慌失措,都在擔憂自己的家人。

關羽在得到荊州丟失的確切消息後,放棄攻打樊城,回師想要從呂蒙手中奪回荊州(南郡)。他在回師途中,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繫,質問呂蒙爲何背信棄義,偷襲荊州。呂蒙每次都笑盈盈地接待關羽的使者,還允許使者在城中游覽,允許使者見關羽荊州兵的親屬。荊州兵的家屬還寫信,讓使者帶走,報個平安。


荊州兵收到家屬平安的書信後,都無心戀戰,四散奔逃。關羽只能敗退,途徑華容道,而華容道是由東吳宗室大將孫桓埋伏。他在華容道擊敗關羽,斬殺及俘虜了關羽的五千士兵,還有大量的軍資器械。《三國志》注引《吳書》中記載如下:

從討關羽於華容,誘羽餘黨,得五千人,牛馬器械甚衆。

關羽在華容道被孫桓襲擊,損失5000人後,勢單力孤,只能敗走麥城,隨後向益州突圍。但是由於關羽荊州兵大都散了,他和他的兒子關平於臨沮被東吳軍隊擒獲。


結語

雖然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是羅貫中虛構的,但是在正史上,曹操和關羽都曾敗走華容道。其中,曹操通過時,只是路難走,有驚無險,順利過關,安然無恙,而關羽卻在華容道損失慘重,達5000餘人,軍資器械無數,最終被東吳軍隊擒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