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晶,也是夫妻之間的一個調和劑。

有時候跟另一半產生了矛盾,往往也會看在孩子的面上,做出一個小讓步,由此可見,孩子在婚姻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只是近年來,卻出現了這麼一種現象,那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願意要孩子了,這是爲什麼呢?

在說不要孩子之前,我們先算一筆賬,那就是:養育一個孩子長大的成本需要多少?

我們從生娃開始算起,生完孩子,肯定是要給孩子買奶粉,這是0到3歲孩子必須的花銷,其次就是買尿不溼,買兒童穿的衣服。

孩子到了學說話的階段,還要買各種兒童啓蒙教育的書和卡片,以及給孩子打疫苗,緊接着,孩子上幼兒園,上興趣班,上初中,高中,大學,各種教育費用開始算了。

如果孩子談戀愛了,父母往往還要多給孩子錢,承擔孩子的戀愛費用,這麼算下來,一個普通家庭,養育孩子長大的成本,大概在100萬起,

100萬這個成本,我可能算的還是低的,都沒有算上孩子出國留學,給孩子買車買房等等,如果全部都算上,那麼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遠不止這個數。

當然,特別貧困的家庭,可能就低於我算的這個數,孩子的父母,往往會拋掉很多成本,比如,不給孩子買喜歡的玩具,不給孩子過生日,不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給孩子找花費高的好學校,不給孩子年年買新衣服,去年買的今年再穿等等。

不要孩子的原因一: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

夫妻養育一個孩子的需要很大的成本,這些成本被算出來以後,往往就有些夫妻打“退堂鼓”了,覺得兩個人每個月都過得很緊張,如果再要個孩子,兩個人除了努力存錢,還要去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樣一來,兩個人每天就過得很累了,特別是結婚還揹着車貸、房貸的年輕夫妻,在他們最缺錢,最困難的時期,要個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都會把要孩子這個計劃延後,亦或者不要孩子。

不要孩子的原因二:丁克思想

丁克夫妻,現在基本已經被大衆所接受,丁克夫妻分兩種,一直是沒有生育能力,被動做丁克,一種是有生育能力,只過兩人世界,主動做丁克,擁有丁克思想的夫妻,他們對孩子的需求感並不強烈,如果後悔想要孩子了,大多都是去領養一個。

丁克思想最具代表的一對夫妻,就是梁宏達,他曾經在一個節目上說過:我就是丁克家庭,我跟我媳婦達成高度一致,絕對百分之百不要孩子,而且我也自信,等到我歲數再大些,50多歲60歲,我也肯定不會動這個念頭,所以我可以自稱爲:鐵丁家庭。

其次,就是柳巖,柳巖是不想要孩子,有丁克思想的,但她身邊的朋友,說她這個想法不對,她也很猶豫,就爲自己凍卵,這一行爲,她解釋說是爲自己留的後路,也是「後悔藥」,避免自己到老了,突然想要孩子,卻沒能力生育孩子,成爲遺憾。

不要孩子的原因三:不想承擔壓力、責任

要孩子,對夫妻而言,就是一份責任跟壓力,前面也說到,養育孩子的成本很高,有些夫妻自己都過不好,又怎麼去養育孩子?再加上,有些夫妻的思想也並不成熟,自己都還是個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再加上自身童年不幸的經歷,就不想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遭罪了,防止要了孩子,孩子長大了抱怨,爲什麼把我教育成這樣?我這一生都被你們毀了,你們當初幹嘛把我生下來的情況。

那麼,年輕夫妻不要孩子,等到老了會後悔嗎?

坦白講,夫妻年輕的時候,兩個人可能思想會達到一致,不要孩子,但怕就怕:在中途有一方反悔想要孩子,另一方卻堅持不要孩子,最後沒辦法鬧到離婚,這對不要孩子的夫妻來說,算是一個坎了吧!

我們從柳巖凍卵的這一行爲也能看出,很多人對不要孩子是帶着猶豫情結的,自己現在不要孩子的想法,並不代表自己將來不會改變,真正意義上不要孩子不後悔的夫妻,除非是梁宏達那種了,他自己都說自己是“鐵丁”,永遠不會後悔。

總之,在不要孩子這件事上,年輕夫妻還是要慎重,作爲年輕夫妻的雙方父母,也要能想得開,如果有一方家庭的傳宗接代思想很嚴重,那麼夫妻兩人也很痛苦,即便初衷是不要孩子,但也會迫於父母施加的壓力,要個孩子。

最後的最後,想問一句:結婚後,如果你們的經濟條件並不怎麼好,會考慮要孩子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