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本已點燃的春節文化經濟按下了暫停鍵。然而,文化生活沒有就此停滯不前。深圳是一個富有開拓、創新、進取精神的城市,深圳的文化工作者奮力拼搏,共克時艱,不斷開闢新舞臺,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雲音樂會、雲劇場、雲看展、雲閱讀、雲逛街……智慧戰疫,讓文化生活迅速進入雲時代。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藝術地圖”《LOFTING》三月刊首次以線上出版的形式特別呈現。

  不畏風雨堅韌不拔

  爲復工時刻準備着

  投身電影業,深圳某影城市場營銷經理王娜沒想到,自己遇到的第一場大考居然是疫情下的行業洗牌。“從《熊出沒》開始撤檔的消息一出,春節檔所有影片都跟着撤檔。”爲此,王娜着實心疼。春節檔的空窗只是開始,往年大爆的幾個節點統統沒戲了。“有一次我在辦公室突然聽到影廳測試設備的聲音,激動得從椅子上瞬間彈起衝到影廳裏。”王娜坦言,自己的心情就像過山車。“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時刻在爲復工積極準備。”

  沒有停下來的王娜和小夥伴轉戰線上,策劃特殊時期優惠電影套票,開起雲直播推薦經典影片,推廣衍生品,還開心地爲復業後馬上開張的新店做足準備,把每一天都當成復工前一日在奔忙。“非常感恩很多會員影迷對我們不拋棄不放棄,我們更有信心渡過難關。”

  不光是電影業,演出業也遇到了難題。深圳老牌演出機構聚橙網去年12月官宣即將上檔百老匯音樂劇《第一次約會》(中文版),誰知疫情令演出幾度宣佈延期。面對特殊情況,從業者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韌性。從分享劇組觀察日誌,到開啓線上聲樂排練,4月8日,乾脆搞了場主創坐排直播,短短1小時,一直播、B站、抖音三大平臺吸引10萬人次湧入直播間看“約會”。

  一場舞臺劇的雲排練緣何如此火爆?或許有觀衆太想念劇場的原因,但更離不開精心設計直播細節的圈粉。演員現場揭祕如何一人分飾多角,除了用戲劇化方式重現“相親”有趣場景,還推心置腹和線上觀衆大聊“約會”那些事。熱情網友發來的彈幕多到幾乎看不過來,更堅定了團隊不放棄的決心。“疫情之後,我們將迎接陽光和喜悅。”副導演凌其爾說。

  5月8日,有關方面公佈將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娛樂休閒場所後,這條衝上熱搜的消息無疑給從未放棄的深圳文化從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影院、演出場館復業指日可待。

  不畏風雨,奮鬥追夢,王娜和聚橙演職人員只是深圳文化界的一個縮影,還有千千萬萬和他們一樣樂觀向上的人,在各自崗位上詮釋着深圳文化人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爲深圳文化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呈現嶄新氣象。

  用嶄新方式

  擦亮深圳文化名片

  “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樂曲到達整場的頂峯,而迎接這場演奏的卻是空無一人的觀衆席,整個音樂廳回到了開場前的寂靜,沒有鞠躬,沒有謝幕,沒有掌聲,沒有Bravo。”深圳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衣丞回憶起剛剛過去的4月,自己和同伴在深圳音樂廳錄製的3場無觀衆音樂會。

  疫情沒能阻擋深交新樂季的腳步。不能與樂迷現場見,那就相約雲上。在騰訊視頻,深交這3場2019~2020音樂季開篇演出——“春回雲霽”“春聚田園”“義薄雲天”,收穫了近2萬觀看量,相當於10場在深圳音樂廳的滿座演出,這意味着更多聽衆聆聽了深交的演出。

  早在2月14日,深交就首次嘗試與深晚喜馬拉雅合作,將線下音樂會搬到線上,推出抗疫音視頻“空中音樂會”,並以迅猛之勢廣爲傳播,目前線上收聽量已突破256萬。深交此舉也收穫廣泛社會美譽,同行、樂評人、網友都對深交以“藝”抗疫表達敬意。5月8日,“空中音樂會”第二季迴歸,首發陣容就是音樂大師譚盾及其原創作品《夏祭》。大膽擁抱新業態,雲上深交,魅力更甚,輻射更廣,影響更深遠,體現出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國際範和文化軟實力。

  今年“五一”小長假,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已經舉辦了8屆的南山流行音樂節搬到了網上,還通過深圳廣電、騰訊、酷狗等13家平臺面向全球免費播出,連續四個晚上爲觀衆帶來了自然、武俠、美聲等主題音樂會,在線觀看的海內外觀衆達1500萬人次。

  南山流行音樂節是南山區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已連續三年入選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這個音樂約定也沒有缺席。網絡直播爲南山流行音樂節增添了互聯網基因,也令這張深圳文化名片的青春與活力更加彰顯。

  作爲全國唯一“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今年的“4·23”世界讀書日,深圳也以創新形式實現“閱讀永恆 載體創新”的飛躍提升。除了首次在“雲端”啓動讀書日系列活動,還向市民發放10萬張“惠讀書”文惠券,真金白銀助力全民閱讀,推動書店行業的經營復甦,這份書香關懷着實令人感動。

  同樣屬於深圳城市文化菜單內容的文博會、深圳時裝週等活動,也沒有因爲疫情停擺。文博會推出線上展出季,深圳時裝週開啓雲走秀,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煥發新的光彩。這些創意之舉既是疫情當下的創新應對,也是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度思考,深圳的城市文化名片,被以嶄新方式擦亮。

  擁抱雲上生活

  更多智慧戰疫在行動

  智慧戰疫,還有更多深圳文化業者和企業在行動。

  早在2月,深圳保利劇院就試水線上雲劇場。

  不少戲曲院團和名家也紛紛把傳統戲曲舞臺搬上抖音直播間。深圳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劉昭表示,自己近日的評書直播受到很多網友關注,看似小衆的傳統曲藝登上當下風靡的短視頻直播平臺後,一下子擴大了“朋友圈”,這令他和同行頗感新奇和振奮,也增添了信心。

  影城雲直播爲復業做準備。

  在深圳“春筍”負一樓美術館,“盛世長卷——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在復展後又圈了一波粉。除了有真跡,觀衆還能在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情境下,沉浸體驗多種形態的《清明上河圖》。作爲IP版權方,深圳至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3月底授權該IP與口碑、餓了麼平臺聯合發起“跟我去古代雲逛街”主題活動,打造出“商業+藝術”的IP新模式。

  關山月美術館推出虛擬展廳,館長直播導覽;深圳圖書館將整座圖書館“裝”進手機,爲讀者提供海量線上數字資源;深圳戲院推出優秀文化在線鑑賞欄目,多位“梅花獎”得主名角紛紛亮相;18位深港兩地舞蹈家通過互聯網“同框雲聯演”,粵港澳魔術師“雲接龍”……

  韌性激發潛能,擁抱多彩生活。這背後,是深圳人對文化孜孜以求的胸懷和視野,也是當代特區精神的創新發展。一座城市有如斯文化力量和人文溫度,定能越走越穩,越行越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