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因前二代主战坦克研制项目调整(定型的二代坦克80式最终采用了105毫米线膛炮),120毫米滑膛炮面临下马的危险,幸好研制单位447厂极力争取,转立为120毫米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项目才得以保留,120毫米高膛压反坦克炮的身管长度增加到了6240毫米(52倍口径),通过采用穿甲弹尼龙弹带和添加发射药复合护膛剂等措施使身管寿命达到500发以上,满足了部队实际使用需求。为了能够击穿前苏联T72坦克前装甲,新120毫米滑膛炮在前期论证的过程中便确定了“高膛压”、“高初速”、“发射重金属长杆脱壳穿甲弹”的技术方案。

中国应该是少有的曾经同时装备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和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国家(中国的120毫米火炮仅正式装备在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而且与很多人认为的引进于国外的相反,中国的120毫米滑膛炮完全是自研开发,并且早在60年代末期便开始研发,显然,在这个时期,中国和西方并不存在多么深度的技术交流。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装备125毫米滑膛炮的某型96改,最后输给了96A

实际上,中国选择发展120毫米滑膛炮更多是一种技术上的无奈:由于技术储备方面的原因,仿制于T62坦克主炮的115毫米滑膛炮技战术指标不达标,只能通过增加口径来实现对原版的超越。这就是中国坦克炮120毫米滑膛炮口径的来源,简单更充满了无奈。

T62的出现直接促成了中国120滑的研制

国产120毫米滑膛炮于1970年2月正式开始研制,并很快被定为二代主坦“122三液”和“122三机”的主炮。炮身全长5750毫米,身管长度为47.9倍径,身管长度数据和T62坦克的115毫米炮的身管长度(5740毫米)惊人的一致。脱壳穿甲弹初速1610米/秒,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20毫米/65°的均质钢装甲板,膛压约330MPa。其技术水平不足以击穿当时T-72坦克首上装甲,在经过了几年的研制之后,便作为技术储备而被暂停。

采用老120mm滑膛炮的122三液样车

PS:考虑到1970年9月25日第一辆122“三液”样车就已经完成了总装,相比之下,西德最早要到1972年才给野猪(Keiler)试验坦克(豹2前身)装上120毫米滑膛炮,122坦克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首辆真正装备120毫米滑膛炮的坦克。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装备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国家!

世界第一款120毫米滑膛炮的坦克在中国哦

在被束之高阁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和西方关系的全面解冻,120毫米滑膛炮的发展被提上日程,相关部门专门从国外学习到新的火炮设计理念,并引进了相关的军用电渣重熔和身管自紧设备。

PS:说到这点,要明确一点的是,真正意义上实用的电渣重熔技术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西方首先研发的,该技术反而是在50年代由前苏联的“巴顿电焊研究所”巴顿院士和每对瓦尔院士等研究成功(1952年建成世界首个“大断面自耗电极电渣重熔试验炉”,生产出第一块电渣重熔锭,并1958年实现了工业化)。欧美及日本的技术均引进于前苏联。

其次,真正意义上独立于前苏联研发出电渣重熔技术的仅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英国,一个就是中国(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中国早在59年就研发成功相关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只不过当时观念限制,并没有在武器方面使用罢了!

真正有可能引进国外的技术就是身管自紧,不过该技术也算是烂大街的技术,最早二战就投入运用。新120毫米滑膛炮于1978年正式开始研制的。1979年底完成了初样炮,1980年10月完成了第二轮样炮,新120毫米炮被安装在1226(F2)坦克上进行了试验。

采用新120毫米滑膛炮的WZ1226(F2)坦克样车

采用新120毫米滑膛炮的WZ1226(F2)坦克样车

为了能够击穿前苏联T72坦克前装甲,新120毫米滑膛炮在前期论证的过程中便确定了“高膛压”、“高初速”、“发射重金属长杆脱壳穿甲弹”的技术方案。方案决定通过采用“加长身管”,“加大大药室”的方法和使用“电渣重熔”,“身管自紧”等新技术来实现目标。计划将120毫米滑膛炮的膛压由现有的318MPa提升到540MPa,药室容积加大到16.1L,火炮身管加长到不小于6m。按此技术标准研制的120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于1984年研制成功,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原定要求。火炮炮身部分长度考虑到坦克车体配平的问题,缩短到了5750毫米(48倍口径),身管为带有轻金属热护套的自紧身管,采用电发火横楔半自动炮闩。火炮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榴弹和破甲弹,采用半可燃药筒定装弹设计,设定为1500米距离上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均能击穿68度倾角204毫米的681复合靶。

PS:681复合靶是一种由20毫米面板,80毫米背板,中间采用36毫米玻璃钢和68毫米铬刚玉各两层混合夹层组成的复合装甲靶,用作模拟T-72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该靶板是国内第一种具备先进防护性能的复合材质装甲,后来的对比实验表明,681复合靶的防护能力完全达到了T-72车体首上装甲的水平。

生产好的坦克身管(非中国,仅做示意)

1981年年中,在某靶场举行了120毫米新型脱壳穿甲弹“817”穿甲表演实验。试验成功展示了120毫米半钢套脱壳穿甲弹良好的穿甲性能。弹丸平均初速超过1700m/s,对厚120毫米 倾角68度的均质钢装甲板极限穿透速度(90%穿透率)降到了只有1300m/s,对同倾角的681复合靶的极限穿透速度为1410 m/s,以60 m/s的千米速度损失值计算,相当于在4800米以外击穿T-72主战坦克的前装甲(限当时状态的T72坦克)。

当时中国陆军的噩梦—T72

后因前二代主战坦克研制项目调整(定型的二代坦克80式最终采用了105毫米线膛炮),120毫米滑膛炮面临下马的危险,幸好研制单位447厂极力争取,转立为120毫米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项目才得以保留,120毫米高膛压反坦克炮的身管长度增加到了6240毫米(52倍口径),通过采用穿甲弹尼龙弹带和添加发射药复合护膛剂等措施使身管寿命达到500发以上,满足了部队实际使用需求。120毫米高膛压反坦克炮发射一期半钢套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弹丸重7kg,长径比14.4)初速1740m/s,炮口动能大于10MJ。2000米穿深超过460毫米RHA,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毁T72主战坦克。但是尚不足以对付T80主战坦克和80年代后期的西方三代主战坦克。因此,120一期弹定型以后并未随89自行反坦克炮一起装备部队。但是随后开展的120二期弹的研制确却因为研制单位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而出现问题,车辆安装的120毫米反坦克炮反后座装置定型时并未考虑使用二期弹的要求,导致实际装备部队使用的120毫米二期脱壳穿甲弹只能使用减装药发射(实际装药量9千克,120反坦克炮药室允许装药量达12千克),初速被限定为1725m/s,2000米的穿甲能力只有550RHA,只发挥了其实际效能的90%。

120毫米滑膛炮最终被89自行反坦克炮笑纳

90年代后期,58倍径的长身管120毫米滑膛炮曾进行台架射击实验。反后座装置重新设计的120炮在发射标准版的二期弹时(装药量11.5千克),初速达到了1870m/s,炮口动能达到13MJ以上,2000米处能击穿600毫米RHA。由此可见国产120毫米高膛压滑膛反坦克炮还有充分的潜力可挖。

整装弹设计的120毫米穿甲弹很大很暴力

到此,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故事就暂告一段落了,虽然借着59-120坦克短暂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不过随着该型坦克的无人问津又迅速消失。如果不出意外,随着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逐步退役,120毫米滑膛坦克炮最终将退出中国的现役序列。不过随着近两年中国师改旅的进行,大量的轮式装甲车辆服役,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以另外一种方式——120毫米紧凑型滑膛炮的面目并安装在新型轮式突击炮上,继续出现在人们眼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