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出現的課外培訓機構已經背離了中小學教育的初衷,揠苗助長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的社會影響及給學生家長帶來的苦惱也實在令人擔憂。”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衆議的提案之一,聚焦中小學教育。

他認爲,如今中小學生“校內放羊、校外廝殺”的現象較爲普遍,剝奪了孩子的課餘時間,“公式化的死記硬背和拖拽式的超前教育使孩子們從小成了刷題機器”。

從前幾年開始,陳衆議就一直關注並呼籲提高全民閱讀水平,他認爲,從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以及生命哲學的觀念來看,人生的第一訴求是爲了身體的物質,這其中首先是喫飽喫好;第二訴求是精神的愉悅和志趣的高潔,而要實現這一點,“其中頂頂重要的無疑是閱讀”。

“我想近年出現的人均閱讀數據的增長固然緩慢且包括大量實用性讀物,但終究是一件可喜之事。”雖然全民閱讀狀況有向好的趨向,但陳衆議認爲,要使閱讀成爲全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的情況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了一小步,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必須寄希望於下一代、下下代。

在衆多形式的“閱讀”中,陳衆議尤其強調文學閱讀。他認爲,較之於影視和圖像藝術,語言文學具有天然的張力。“《紅樓夢》原著人物賦予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但一旦被影視或圖像演繹,也便只能是‘陳曉旭’‘張曉旭’”,他說,文學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佳介質,沒有之一。

“歸根結底,閱讀是一種社會風尚,更是一種習慣,必須從小培養。”陳衆議認爲,推動全民閱讀的基礎與教育緊密聯繫,孩子們的時間本來已經被課外培訓佔去大半,加之手機、電腦、電視、網絡遊戲等又佔據了所剩無幾的課餘時間,很多孩子甚至對文學作品都意興闌珊了,遑論其他。“只有牢牢抓住教育改革這個‘牛鼻子’,全民閱讀才能加快實現,國民素質纔能有效擢升。”

摘編自中國作家網
編輯:許暘
責任編輯:宣晶 邢曉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