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給全球跨國資本提供了絕佳的創富盈利體驗,也認可全球多贏的產業分工,所以即便中國正在逐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從製造業大國向智造業大國邁進,但外商外資依然在中國市場有着巨大的商業利益。5月25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商務部部長鐘山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中國有信心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隨着我國營商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擴大,我們相信,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

“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如是說。

5月25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商務部部長鐘山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中國有信心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隨着我國營商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擴大,我們相信,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03.6億元,同比增長11.8%(摺合101.4億美元,同比增長8.6%)。另據工信部的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40%的外資企業表示近期還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這都意味着,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的熱土。

中國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外貿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外商外資也在中國獲得了巨大利益。以蘋果公司爲例,中國市場在其全球市場佈局中舉足輕重。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對蘋果營收貢獻率達到了25%,僅次於美國和歐洲。正因如此,蘋果在多年以前就將90%的生產線遷移到中國。可以說,蘋果的市場傳奇與巨大的中國市場密不可分。

對於外商外資而言,中國市場極具吸引力。首先,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性價比高且滿足不同外商企業需求的勞動力。其次,中國堅持改革開放,通過出臺《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正負清單”制度,切實保障外商外資的在華權益。最後,中國法治水平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升,給外商創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軟硬環境加上活力市場,再加上完備的基礎設施,在華深耕已久的全球跨國企業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

全球化是資本的全球化,資本的原動力在於追求利潤最大化。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無論是最初的低端製造,還是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外商外資都參與其中並且獲益。中國給全球跨國資本提供了絕佳的創富盈利體驗,也認可全球多贏的產業分工,所以即便中國正在逐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從製造業大國向智造業大國邁進,但外商外資依然在中國市場有着巨大的商業利益。

一方面,外商外資深度參與中國市場幾十年,跨國企業已經和中國市場利益攸關,對他們而言,留在中國則可以繼續享受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好處,放棄中國市場不僅要再造供應鏈體系,而且也很難找到比中國更好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全球資本的選擇是趨利選擇,也是產業分工的必然,市場資本雖然是貪婪的,但是其市場選擇絕對是理性的,不可能隨着政治家的指揮棒去行動。

1960年,美國的製造業達到巔峯,29%的美國就業者受僱於製造業,如今只僱用了10%的美國就業者。看上去,美國製造業空心化了,但另一方面也促生了美國的技術創新和金融業繁榮。蘋果等獨角獸企業將研發機構放在美國本土,而將製造基地放在中國,不僅是蘋果一個企業的選擇,也是美國作爲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象徵。各得其利,利益均沾,這是全球化的真正邏輯。所以,美國要想讓跨國企業迴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製造業外流不是政治使然,而是美國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自然選擇。

現代化有先後,工業化進程有快慢,中國正從製造業大國朝着智造強國邁進,當前的中國市場也給外商外資創業創富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全部工業門類,堅實的數字經濟基礎和5G等技術帶來的極具前景的新型產業。而且,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更多系統性政策紅利,也給了外商外資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機會。

文/張敬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