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從土質還是氣候、降水,古代中國依仗着四面環山,東部平原的地形特點,使得長江黃河地區常年溫潤如春,再加上中華王朝統治者十幾代都是極爲成熟的治理模式和經驗,這就帶給了華夏文明不斷發展的源動力。而青藏高原是古代中國一直以來,都視作毀滅生產之地,雖說在秦漢晉時代,華夏文明對青藏高原並沒有實際掌握,但以漢人的軍隊是完全有能力最快速度打下這些土地的,有災害專家曾認爲,如果世界一旦爆發類似侏羅紀世紀那樣的巨型毀滅,那麼人類唯一可以避難的地方就是青藏高原,巧的就是青藏高原是我們國家所掌握。

中國古代的疆域發展由少變多,由窄變寬,從長江、黃河兩岸的中原地區,逐漸向四周拓展;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華夏文化,相比較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華夏文明並未有被侵略滅族的嚴重歷史。

而巴比倫文明早在很早之前就不復存在,埃及文明到如今執政民族早就不是本土人,印度文明也是如此;那麼中國古代爲何能夠持續不斷地發展繁衍下來呢?這其實離不開中國地圖板塊的地緣優勢。

北美地區與東亞地區地緣板塊最具優勢

地緣優勢講究的是國土邊境,是否有無法逾越的高山峻嶺作爲防禦屏障;是否擁有強盛的民族作爲鄰居;是否有足夠的內部資源能夠持續發展。而縱觀整個世界板塊,能夠擁有如此地緣優勢的只有兩個地區,一個就是北美地區,另一個就是東亞地區。

北美地區在古代就一直是土著時代,一直髮展到近代,本土北美人早已消亡殆盡了,如今的北美居住民族是外來人口結構;而東亞地區歷史以來一直是華夏漢人作爲本土民族,一直延展到如今的新世紀。那麼東亞華夏文明究竟靠什麼能夠不斷延展到今天。

東亞地區有高山作爲屏障

東亞地勢以西高東低的地理形勢爲主,西部以喜馬拉雅山脈作爲西南屏障,西北部以天山、崑崙山、阿爾泰山作爲西部屏障,既保證了西亞和中亞地區的季風氣流無法大規模的吹向東亞平原,也保證了東亞地區遭受不了大型的自然災害。

而北方的祁連山、大興安嶺、長白山、小興安嶺也成爲了東亞地區寒冷空氣的保護屏障。古代的強盛帝國主要出現在南亞、歐洲和中東地區,而這些地區對東亞地區的威脅並不大,因爲不管是南亞還是中東地區,這種國家要想侵略東亞,首先就只有兩種途徑。

絲綢之路和海路是進入中國大陸的兩種途徑

第一種,是通過天山和崑崙山的交界,歷經中國的西域地區,再進入祁連山地界,途徑河西走廊,雖然這裏有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但行軍路線極爲坎坷難行,並且西域地區多幹旱和沙漠,對大規模行軍是影響極大的。

而另一種途徑就是海運途徑,但縱觀整個古代世界史,除了清代時期的歐洲海洋科技發展起來之外,其他的時代,各國的海運科技極爲落後,甚至華夏文明的海運科技都遠超各國;這也一定程度避免了強敵從東海、南海入侵華夏文明的安全隱患。

古代中國佔據極佳的地緣優勢

中國古代所在的地緣區位,也是亞洲地區最優秀的地緣區位塊;既擁有廣袤的大陸腹地區域,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又擁有高昂的羣山羣峯作爲屏障,而東部防線這擁有着極佳的海岸線和通商港口。

在地理位置上,中國佔據了極大的優勢,既可以攻防兼備,又能夠輻射八方之地,朝鮮地區、日本羣島以及中亞、西亞地區經濟發展,也曾一定程度是以中國作爲核心進出口國;可想而知古代中國的世界地位是極爲斐然的。

古代世界“一超多強”,中國被稱爲“天 造 之國”

如果說現代的是“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那麼古代世界同樣也是這樣的“一超多強”的格局分佈;以古代中國作爲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以歐洲諸強、中亞王國作爲各大強國,可見就算古代中國不依靠地緣優勢,僅靠自己的軍事力量也足以守護中國本土地區。

而現代的經濟制裁在中國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有中國經濟制裁其他國家,其他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這也是中國古代所面對的隱患威脅,主要是軍事威脅的原因所在;而古代各國都將中國稱之爲“天 造 之國”。

王朝的更替是文明的一次次蛻變,這並不是說換一個朝代,華夏文明就消亡,華夏文明從始至終都未曾被消滅 國 ,這也是因爲漢人的人口基數極爲龐大,靠軍事屠殺是根本殺不盡的。而古代的歷朝歷代,在軍事和經濟上都是有可取之處。

華夏帝國與羅馬帝國領土擴張的不同之處

最初的夏朝,國家的版圖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這時候的世界,整體還處於蠻荒紀元,夏朝在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大型的外來威脅;而隨着時代的發展,華夏文明通過文化的傳播不斷的擴大疆土面積。

中國擴大的疆土面積是永久性的,這一點和歐洲的羅馬帝國是完全相反的,羅馬帝國靠武力征伐大片的疆土,但從未對所轄的疆土進行文明植入,這就是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軍備一旦落後,就得面臨土崩瓦解的危機。

而華夏文明卻完全不同,我們的文明特色都是以拓展和文明植入爲主,逐漸的同化異族,夏商周時期,中國大地各類民族林立,可是爲什麼到了秦漢時代,這些民族都逐漸漢化了,並且成爲了漢人的一個分支,這就是中國文明的鮮明特點。

古代中國以“禮”、“法”治國,以文化侵略

以禮和法來治理國家明顯比以武力治理國家更得人心;南越、西域、北方蒙古、西南吐蕃,這些民族曾經也十分強大,但到了後來,已經漸漸的以華夏人爲榮,這就是華夏文明的優勢,通過自己完善的文化制度,來不斷的同化和填補其他民族的文化。

野蠻人最初以赤身裸體爲榮,但文明開發之後,野蠻人漸漸認爲要是要遮擋身上的部位,不然極爲尷尬,這就是文明思想的覺醒。

而當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地區的土著,還在糾結於喫肉是烤的好喫,還是生喫好喫,中國已經有了一套完善的社會文明和思想建設的系統,這套系統一旦傳入某個土著部落,對整個部落都是影響極爲深遠的。

就比如朝鮮地區和日本地區,他們的文字和聲調,依舊是以漢字作爲基礎而改進自己的文字;這是一種文化侵略,也是一種先進文明引入,古代的朝鮮和日本是極爲崇拜中國的,他們以學習中華文化爲榮,並不像如今的世界格局這般。

古代中國自給自足能力強,不依靠外貿也能騰飛

古代世界各國依賴於對外貿易,而中國早已不需要對外貿易,即可實現本國騰飛,其依仗的就是自國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耕地面積;中國以東部作爲生產基地,西部作爲軍事基地,這種發展戰略也直接帶給了中國極大的自給自足能力,就算是自給自足閉關鎖國,中國王朝也始終從未把這塊土地徹底開發殆盡,到目前爲止,中國這片土地依舊存在大量的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土地、水脈資源。

而古代中國還擁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應付大型天災的避險措施,例如,如果在古代遭遇了大型海嘯,那麼依仗中國西高中低的特點,淹沒地區頂多就是東部沿海的一些土地,而對於日本、歐洲、西亞地區,那可就是滅亡之災。

古代中國依靠山川險阻和成熟的治理模式和經驗

而青藏高原是古代中國一直以來,都視作毀滅生產之地,雖說在秦漢晉時代,華夏文明對青藏高原並沒有實際掌握,但以漢人的軍隊是完全有能力最快速度打下這些土地的,有災害專家曾認爲,如果世界一旦爆發類似侏羅紀世紀那樣的巨型毀滅,那麼人類唯一可以避難的地方就是青藏高原,巧的就是青藏高原是我們國家所掌握。

不管從土質還是氣候、降水,古代中國依仗着四面環山,東部平原的地形特點,使得長江黃河地區常年溫潤如春,再加上中華王朝統治者十幾代都是極爲成熟的治理模式和經驗,這就帶給了華夏文明不斷發展的源動力。

而更有意思是東亞之地的強鄰真的是太少了,雖說北方的遊牧民族時常能夠對中國王朝帶來較大的威脅,但整個歷史中,遊牧民族能夠真正完整侵略華夏文明的也僅有蒙古一家,而蒙古也是積攢了幾十年的實力,剝削了十幾年中亞、西亞、東歐地區的資源,才真正擁有實力攻伐中國。

要不然遊牧民族最多也只能侵擾一下中國北方邊境,頂多也就佔領一些邊境重鎮,根本很難威脅到東部內陸地區;而西域一盤散沙,歷史發展以來一直是在爲生存而戰鬥,卻從未真正威脅到華夏文明,東部威脅更別提了,朝鮮王國的實力一直處在防守爲主的戰略狀態上,而日本上千年都處在混戰的狀態之下,內部都自顧不暇,如何侵略強大的鄰居。

小結

中國這種優渥的地緣優勢,也帶給了中華民族一個幾千年長期安穩的定居地,並且隨着中華各地域的民族,不斷的融入華夏文化,民族一體化已經逐漸形成模式。而王朝歷來以“和而不同”、“和平發展”作爲治國方略,對外戰爭多以奪回故土和擊敗強敵的目的,而並未真正地去佔領他國的土地。

古代中國王朝的強大不僅是在地勢和人口,更是表現在經濟和軍事上,這也是王朝更替卻不消亡的一種繁衍發展狀態。而“道義”和“仁戰”也是王朝統治者,常常考慮的第一要務,擁有實質的強大實力,卻從未有徵服他人的目的性,並且從不會因爲地域生存而擔憂;國家建設以投入民生髮展爲主,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心壘起來的戰略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