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_ 滿文

滿語源遠流長。學者們普遍認爲,滿語乃屬阿爾泰語系的一支。它雖然同蒙古語爲同一語系,但是彼此發音不盡相同,不能直接對話。

相比滿語,滿文就“年輕”了許多。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汗國政權之後,纔開始借鑑蒙古文初創滿文。皇太極時代,又在其基礎上加以改進與創新,這也就有了新舊滿文之分。之後清朝使用的滿文都是這更加合理與先進的新滿文。而且在定鼎中原,清朝統治者將滿語與滿文,定名爲“清語”與“(清)國文”,奉爲國家之母語。

可惜就在滿文字創立不久,滿族的母語滿語就開始受到漢語的衝擊。

上圖_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

衆所周知,正是因爲皇太極對漢文化與漢人才的正視與重視,才讓清朝有了問鼎中原的基礎與可能性。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它的“副作用”——漢化。因爲與漢人的不斷接觸與合作,一些滿人開始說起了漢語,尤其是與漢人接觸較多的官員與貴族階層。

甚至這些滿人官員或貴族之間,也開始使用漢語交流。這讓這位銳意進取的新進帝王憂心忡忡。瞭解歷史的皇太極知道,在他之前多少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權,最終都很難逃亡被完全漢化的命運,而且也因此亡國。

前車之鑑,怎敢不抓緊防患於未然。

上圖_ 滿文奏摺 (鈐印:正藍旗蒙古都統之印)

上圖_ 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

皇太極鄭重其事地講述了滿語與滿文對於本民族命運的重要性,並且嚴格規定滿人之間不可以使用漢語交流。皇帝嚴苛的命令儘管沒能讓漢化之風戛然而止,但也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它的進度。

而當滿人毫不留戀地捨棄白山黑水的故土而衝進山海關之後,這股難以抗拒的漢化之風,迅速席捲了這個在當時被稱之爲貴族的羣體。而速度之快,讓統治者們有些猝不及防。

康熙十年前後,原本在入關之初很喫香的滿漢語翻譯人員,已經可以徹底下崗了,因爲全部滿人官員已經能夠通曉漢語。雍正年間,皇帝無意之中發現自己的近身衛士們居然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相互調侃。而到了乾隆年間,宗室、章京、侍衛等,在辦公地點等公共場所俱說漢話。當然了,單單從通曉漢語並不能看出什麼問題,倘若滿漢雙母語齊頭並進豈不更好?但問題就是,這些人滿語退化正如同他們漢語進步一般快速。

上圖_ 乾隆九年的聖旨中的滿文

上圖_ 滿文乾隆六十年分四柱黃冊

更讓清朝統治者意想不到的是,滿語的退化並非僅停留在關內,關外居住在“龍興之地”的滿人亦是如此。乾隆皇帝於乾隆十二年與十七年,兩次出關祭奠先祖,在與當地滿人交流之時,他驚訝的發現,這些身居關外,柳條邊以裏,當時最爲淳樸的滿族人,竟然滿語已經退化到了“無法奏對”的程度。

面對這種滿漢語言成反比例增長的勢頭,康雍乾三代帝王當然不會,更不敢坐視不理。

爲了保持滿族的民族特性,尤其是保住自己民族的語言,三代帝王可謂是絞盡腦汁,甚至是花樣百出。他們在各大地區或城市內,劃分建立了很多隻有滿人才有資格居住的區域,可以簡稱之爲“滿城”。然而,這種所謂的居住特權並不能將滿人隔絕在漢人之外,生活與工作中的各種交流根本就是在所難免。而漢化之風就如同無孔不入的清水一般,淹沒了一座座有着特權的滿城裏的滿人。正如上文所述,連關外柳條邊以裏就是這滿人特區之一,就連這遠離京城的滿人的滿語都退化到都已經到了“不能奏對”的程度,關內的滿城中滿人的滿語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上圖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心高氣傲的乾隆皇帝,爲了阻止滿語和滿文在本朝無疾而終,他將滿文作爲了滿洲官員考覈標準之一,若發現滿文不合格者,將會給予降職一類的處分。此外,乾隆皇帝更是要求滿人家庭,必須要聘請滿文老師教習子弟學習滿文和滿語。而且滿文和滿語,將會成爲這些八旗子弟將來入朝爲官的重要考覈項目之一。

在如此嚴苛的規定與激勵之下,滿人又啓動了學習滿語的熱潮,只不過他們學習滿語已經不當做母語來學習,而是把滿語看做是將來能夠登堂入室的“敲門磚”。這樣學出來的滿語,就如同現代一些大學生,爲了四六級而學習英語一般,雖然勉強能說出幾句,但是說起來的語氣和語調已然是面目全非。

舉個例子,據說純正的滿語是沒有翹舌音,這很可能就是至今很多遼寧地區人民說話不會翹舌的原因之一,但是北京話卻以翹舌圓潤而動聽,聽起來確實是有如沐春風之感。讓習慣了翹舌發音的人,說話時板住舌頭,那簡直如同在舌頭上放了個熨斗。

皇帝們一道道旨令不可謂不嚴苛,一項項政策不可謂不竭盡所能,然而這些對於遏止滿人漢化來說,如同抽刀斷水,聲勢赫奕但是毫無效果。

上圖_ 大清國給大英國的國書,國書上寫着滿文

嘉道之際,滿文徹底淪爲裝飾。儘管滿大臣在寫奏摺之時,需要附帶一份滿文版本,然而這都是迫於規定而強行翻譯而已,其中魯魚亥豕錯誤百出。這幾位帝王之所以還保留着書寫滿文這一無用的傳統,原因並非要重振母文,而是不敢廢黜祖宗制度罷了。

真正將滿文摒棄的正是清朝最牛的老太太——慈禧太后。由於她實在是讀不懂這難以辨別的文字,而將書寫滿文這一祖制廢棄。說實話,慈禧太后此舉雖需要些許勇氣,但也只是順勢而爲。在滿族官員們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的同時,滿文也成爲了“死文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