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Endres是美国威斯康辛州Endres Berryridge牧场的牧场主,他在6年前开始利用牧场粪污进行堆肥,实现粪污的循环利用。6年的时间,他们的堆肥系统已经从最基础的设备迭代成当下更先进的系统。在威斯康辛州举行的Yahara Pride牧场年会上,Endres向参会者分享了他们堆肥过程的一些关键细节。

Endres牧场有600头泌乳牛,产生的粪污会运输到当地的厌氧消化池。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固体再拉回牧场,并与散栏牛舍刮粪板收集的部分牛粪和后备牛牛舍收集的垫料进行混合。

将粪肥从肥料撒布机中倾倒出来,并置于金字塔形的肥料堆中。有些粪肥堆放在有棚顶的储存仓下,有些粪肥就直接堆放在户外。Endres讲到,“建造有棚顶的储存仓,可以让堆肥更高效地进行。因为,如果仅在户外堆肥,那大雨时节会严重降低堆肥效率。”

Endres牧场每周堆建一个新的粪肥堆,再移除一个粪肥堆,以8周为一个周期。8周差不多就是堆肥完成的时间。

为了帮助堆肥过程尽快完成,每周会进行2-3次的翻耕。Endres讲到,“即便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也会保持粪肥堆的温度在125℉-160℉(约52℃-71℃)。”

另一个好处是堆肥实现了更便于运输的高营养浓度的产品。根据目前的肥料价值,Endres可以做到在营养价值损失前将其运输至40英里(64km)开外的田间。

另一方面,如果是液体粪肥,在保证成本低于收益的前提下,运输距离不能超过2.5英里(约4km)。此外,Endres也提到,他们在液体粪肥的运输上花费了很多成本。

他们的大多数堆肥都用于牧草田,因为他们对堆肥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肥料更适宜牧草的生长。此外,他们在玉米田也会使用一些堆肥。

Endres强调了堆肥养分测定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保证这些肥料会用于最合适的田间,因为并不是所有堆肥都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