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州中的官吏还未到达,太史慈便在官署门前等候,等看到州吏下车准备递送奏章时,太史慈就佯装上前去问,关于奏章的一些问题,并要求亲自验看,州吏没有发觉其中的而不对劲,就上车取出奏章,递给了太史慈。正好有一案件,州中的奏章已经发出,而郡守担心对郡中不利,于是寻找可以前往传递奏章的人,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史慈被选中,披星戴月地赶往洛阳。

太史慈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尤其擅长骑射,天下闻名。年少时,太史慈就喜欢读书,后来在郡中担任官职。当时郡中官员同州中官员有矛盾,很多案件处理得十分混乱,按照当时规定,不论是郡中还是州中的处理,哪一方的奏章先被负责刑赏的官员看到,那么就按哪一方的判决来执行。正好有一案件,州中的奏章已经发出,而郡守担心对郡中不利,于是寻找可以前往传递奏章的人,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史慈被选中,披星戴月地赶往洛阳。州中的官吏还未到达,太史慈便在官署门前等候,等看到州吏下车准备递送奏章时,太史慈就佯装上前去问,关于奏章的一些问题,并要求亲自验看,州吏没有发觉其中的而不对劲,就上车取出奏章,递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拿到奏章后,就拿出匕首把奏章切破,毁了。州吏大吃一惊,没想到有人会毁坏他的奏章,太史慈便告诉他,既然奏章已经毁了,州吏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如两人都赶紧离开,逃往别处,还能保得性命。州吏被说服,于是当天就逃走了,而与州吏一起出城的太史慈,在看到他逃走以后,又折回城内,把郡守的奏章送到了司刑罚的官员手中,圆满完成任务。当州中得到消息,再派人来送奏章时,已经晚了,案件就是按照郡守的奏章处置的,不会再重审。太史慈因为这件事,名扬天下,也因此受到州中官吏的怨恨,为了避免寻仇,太史慈逃到辽东避风头。

担任北海相的孔融听说这件事后,对太史慈十分敬佩,就多次派人带着礼物去慰问太史慈的母亲,以表敬意。正逢黄巾作乱,孔融为了抵抗黄巾军,在都昌驻扎,但是被黄巾军围城。太史慈回家后,母亲就把平日里孔融所做的一切告诉了他,并建议他应该出手相助,救孔融于危难之间。太史慈遵从母亲的教诲,在家呆了几天,就独自赶往武昌。趁着围困城池的人不多,太史慈偷偷溜进城中,与孔融会面,提议他立即出兵讨伐黄巾军。一开始孔融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准备等候援兵到来,但是时间一长,不仅援兵没到,黄巾军围城的攻势倒是越来越厉害。孔融便准备向在平原县的刘备求助,但是城中没有人愿意冒着危险出城。这时,太史慈站出来,表示自己可以前去。孔融担心太史慈的安全,太史慈却说他来这里就是为了报恩,即便是突围出城,也必须这样做,于是孔融便同意了。

次日,太史慈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城,除了骑的马外,还带了两匹装有箭靶的马。出城后,黄巾军众人如临大敌,而太史慈却若无其事,把马牵到战壕旁边,练起了射箭,练完之后,转身回城。一连好几天,太史慈出城都只为射箭,黄巾军众人见他没别的行动,便放松了警惕。太史慈见到无人戒备之后,立即驱马直冲,突破了包围。等到众人察觉的时候,突出重围的太史慈连发几箭,取走数人性命,其他人因此不敢再去追击。

在到达平原县后,太史慈拜见了刘备,说明了来意,表示自己为了报答孔融的恩情,前来请求援助,希望以仁义著称的刘备能够发兵救援。刘备听太史慈说完后,便派三千精兵随他前往都昌。城外的黄巾军听说援军已到,纷纷四散而去。之后,孔融对太史慈格外重视和礼遇。

195年,太史慈前往曲阿,与曾是同乡的刺史刘繇见面,然而还未到达的时候,孙策已经兵临曲阿城下。等太史慈到达后,刘繇的下属建议他任命太史慈为将领,抵挡孙策的进攻,却被刘繇拒绝了,只让太史慈侦察附近敌情。而太史慈在带着一小队士兵在神亭,正遇到孙策带着十几名将领,都是有名的大将,太史慈无所畏惧,英勇斗争,同孙策打得不分胜负。直到双方大军到达后,两人这才休战离开。在随后的斗争中,刘繇战败,太史慈护送他前往豫章投靠刘表后,自己回到泾县组织军队,任用官吏,发展势力。当时孙策还没有攻下泾县,后来他率兵攻打,太史慈战败被俘。在见到太史慈后,孙策亲自为他解绑,问他如果当初在神亭,太史慈俘获了孙策,会怎么做,太史慈如实回答说不知道。孙策开怀而笑,当即任命太史慈为帐下督,回到吴国后,更是提拔他为中郎将。刘繇在豫章去世后,所率领的士兵无处归附,孙策就让太史慈前去安抚。当时孙策的部下都说,太史慈不会回来了,孙策却对太史慈有信心,甚至还亲自为他饯别,结果当然是太史慈按时返回。

太史慈为人重情重义,箭术也十分精湛。他曾经同孙策一起讨伐贼人,看到有人扶着城柱,在城楼上恶言恶语,便搭弓射箭,把那人的手腕钉在了柱子上。所见之人都拍手叫好。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名声之后,派人送给他一个小箱子,箱中没有别的东西,只放了一点当归,作为希望太史慈能来投靠的示好,可见曹操对他也是十分重视。太史慈当然不为所动,他一直追随孙策,后来又跟从孙权,身居重位,可惜英年早逝,志向未酬,临死前也是十分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