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州中的官吏還未到達,太史慈便在官署門前等候,等看到州吏下車準備遞送奏章時,太史慈就佯裝上前去問,關於奏章的一些問題,並要求親自驗看,州吏沒有發覺其中的而不對勁,就上車取出奏章,遞給了太史慈。正好有一案件,州中的奏章已經發出,而郡守擔心對郡中不利,於是尋找可以前往傳遞奏章的人,時年二十一歲的太史慈被選中,披星戴月地趕往洛陽。

太史慈是東漢末年的名將,尤其擅長騎射,天下聞名。年少時,太史慈就喜歡讀書,後來在郡中擔任官職。當時郡中官員同州中官員有矛盾,很多案件處理得十分混亂,按照當時規定,不論是郡中還是州中的處理,哪一方的奏章先被負責刑賞的官員看到,那麼就按哪一方的判決來執行。正好有一案件,州中的奏章已經發出,而郡守擔心對郡中不利,於是尋找可以前往傳遞奏章的人,時年二十一歲的太史慈被選中,披星戴月地趕往洛陽。州中的官吏還未到達,太史慈便在官署門前等候,等看到州吏下車準備遞送奏章時,太史慈就佯裝上前去問,關於奏章的一些問題,並要求親自驗看,州吏沒有發覺其中的而不對勁,就上車取出奏章,遞給了太史慈。

太史慈拿到奏章後,就拿出匕首把奏章切破,毀了。州吏大喫一驚,沒想到有人會毀壞他的奏章,太史慈便告訴他,既然奏章已經毀了,州吏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如兩人都趕緊離開,逃往別處,還能保得性命。州吏被說服,於是當天就逃走了,而與州吏一起出城的太史慈,在看到他逃走以後,又折回城內,把郡守的奏章送到了司刑罰的官員手中,圓滿完成任務。當州中得到消息,再派人來送奏章時,已經晚了,案件就是按照郡守的奏章處置的,不會再重審。太史慈因爲這件事,名揚天下,也因此受到州中官吏的怨恨,爲了避免尋仇,太史慈逃到遼東避風頭。

擔任北海相的孔融聽說這件事後,對太史慈十分敬佩,就多次派人帶着禮物去慰問太史慈的母親,以表敬意。正逢黃巾作亂,孔融爲了抵抗黃巾軍,在都昌駐紮,但是被黃巾軍圍城。太史慈回家後,母親就把平日裏孔融所做的一切告訴了他,並建議他應該出手相助,救孔融於危難之間。太史慈遵從母親的教誨,在家呆了幾天,就獨自趕往武昌。趁着圍困城池的人不多,太史慈偷偷溜進城中,與孔融會面,提議他立即出兵討伐黃巾軍。一開始孔融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準備等候援兵到來,但是時間一長,不僅援兵沒到,黃巾軍圍城的攻勢倒是越來越厲害。孔融便準備向在平原縣的劉備求助,但是城中沒有人願意冒着危險出城。這時,太史慈站出來,表示自己可以前去。孔融擔心太史慈的安全,太史慈卻說他來這裏就是爲了報恩,即便是突圍出城,也必須這樣做,於是孔融便同意了。

次日,太史慈收拾好行裝,準備出城,除了騎的馬外,還帶了兩匹裝有箭靶的馬。出城後,黃巾軍衆人如臨大敵,而太史慈卻若無其事,把馬牽到戰壕旁邊,練起了射箭,練完之後,轉身回城。一連好幾天,太史慈出城都只爲射箭,黃巾軍衆人見他沒別的行動,便放鬆了警惕。太史慈見到無人戒備之後,立即驅馬直衝,突破了包圍。等到衆人察覺的時候,突出重圍的太史慈連發幾箭,取走數人性命,其他人因此不敢再去追擊。

在到達平原縣後,太史慈拜見了劉備,說明了來意,表示自己爲了報答孔融的恩情,前來請求援助,希望以仁義著稱的劉備能夠發兵救援。劉備聽太史慈說完後,便派三千精兵隨他前往都昌。城外的黃巾軍聽說援軍已到,紛紛四散而去。之後,孔融對太史慈格外重視和禮遇。

195年,太史慈前往曲阿,與曾是同鄉的刺史劉繇見面,然而還未到達的時候,孫策已經兵臨曲阿城下。等太史慈到達後,劉繇的下屬建議他任命太史慈爲將領,抵擋孫策的進攻,卻被劉繇拒絕了,只讓太史慈偵察附近敵情。而太史慈在帶着一小隊士兵在神亭,正遇到孫策帶着十幾名將領,都是有名的大將,太史慈無所畏懼,英勇鬥爭,同孫策打得不分勝負。直到雙方大軍到達後,兩人這才休戰離開。在隨後的鬥爭中,劉繇戰敗,太史慈護送他前往豫章投靠劉表後,自己回到涇縣組織軍隊,任用官吏,發展勢力。當時孫策還沒有攻下涇縣,後來他率兵攻打,太史慈戰敗被俘。在見到太史慈後,孫策親自爲他解綁,問他如果當初在神亭,太史慈俘獲了孫策,會怎麼做,太史慈如實回答說不知道。孫策開懷而笑,當即任命太史慈爲帳下督,回到吳國後,更是提拔他爲中郎將。劉繇在豫章去世後,所率領的士兵無處歸附,孫策就讓太史慈前去安撫。當時孫策的部下都說,太史慈不會回來了,孫策卻對太史慈有信心,甚至還親自爲他餞別,結果當然是太史慈按時返回。

太史慈爲人重情重義,箭術也十分精湛。他曾經同孫策一起討伐賊人,看到有人扶着城柱,在城樓上惡言惡語,便搭弓射箭,把那人的手腕釘在了柱子上。所見之人都拍手叫好。曹操聽說太史慈的名聲之後,派人送給他一個小箱子,箱中沒有別的東西,只放了一點當歸,作爲希望太史慈能來投靠的示好,可見曹操對他也是十分重視。太史慈當然不爲所動,他一直追隨孫策,後來又跟從孫權,身居重位,可惜英年早逝,志向未酬,臨死前也是十分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