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不仅没有意识,甚至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强大的控制欲,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力。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不仅没有意识,甚至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强大的控制欲,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力。

孩子生理上的“断奶”很好判断,也都知道怎么办。

但有一点经常被很多家长忽视,那就是心理上的“断奶”!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不仅没有意识,甚至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强大的控制欲,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力。

孩子长大了,父母不让他做什么,他常常会蹦出一句:“为什么不可以?”,开始和长辈们对着来了。

每当我们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这个孩子是老天爷给我的惩罚吧?亦或是在考验我的耐心和忍受力?他却又突然转变过来了,又变成了乖巧的、我什么都没说的样子。

其实,小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啊,他们也有情绪,也有疲倦期,也有自己的调节周期。

(1)当小朋友开始与大人唱“反调”时,这是孩子自我的形成过程

孩子生理上的“断奶”很好判断,也都知道怎么办,但有一点经常被很多家长忽视,那就是心理上的“断奶”!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不仅没有意识,甚至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强大的控制欲,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力。

所有的新的事物初期时,都会与旧的事物进行一定的斗争,只有不断的斗争,才能挣脱旧的事物的桎梏,所以历史的规律总是惊人的相似。

自我塑造的萌芽期:当孩子们开始想要独自去尝试思考问题,开始疑惑于对家长对自己人生的安排,开始认真地反省、了解、认识爸爸妈妈说的道理时,就这就自我塑造的萌芽期。

这种的疑惑的开始,就是“反抗”家长的管理的开端,也就是家长们头痛的叛逆期的到来。

成长的叛逆期明显有两个阶段:七岁到八岁,是理性和逻辑思维形成的时期;十六岁到十八岁,是心理独立和逻辑成熟期。

当然如果你觉得只有这两个年龄段才是家长们头痛的时候,那你就太天真了~~伴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的增加,每进一步,孩子与家长对等谈话的level就会增加一成。

此时,这种表现给家长的体验,就是孩子在无理取闹。

但是, 为什么孩子们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呢?难道就不能平和的和家长沟通、了解,顺理成章地长大?

(2)成长的途径,是一个跃迁的过程

孩子们在逐渐成长、明白事理的过程中,由于新观念太快涌现,来不及吸收,就会产生一定的混乱。

如果孩子一直安安静静地按部就班,没有任何偏离轨道的迹象,反而会让人心慌,这说明他没有接收到足够的能量,也就是说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让他有质的改变。

有时候,混乱和破坏,是一种生机的表象。

精力太过充沛的小孩,在某些特定阶段闹腾的会让家长特别的头疼,这是因为他还无法控制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

一旦这类的孩子学会如何控制、利用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他会比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混乱阶段的孩子,更有自制力,更具有开拓和创新思维。

(3)家长对待淘气孩子的处置方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而不乱,乱而不杂,杂中有序,序中有理”

家长的心态缓不缓和,家长的情绪平不平静,家长的认知到不到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都会出现不同。

一旦孩子出现闹腾、喧嚣的行为时,家长表现得崩溃,并不见得是这个孩子当时的状态有多么的糟糕,不过是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的心理预期。

但问题本身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严重。

少吃一顿饭,少学一次小提琴,打乱了一天的学习安排,短期来看,好象是会有影响,但是长远来看,真正的驱动力是我们每个人从心而发,而不是强迫。

当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乖乖地接受你的安排,开始与你“唱对台戏”时,别紧张,只要事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并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那么,乱一点,又怕什么呢?!

当孩子不受你的控制时,其实是他自我成长的正常表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他闹腾得差不多了,慢慢就会发现:姜还是老的辣,妈妈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重新变回回乖宝宝了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