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也可以由此歸納出這張專輯的特質:音樂以情緒爲樣本,情感高度服務於歌曲,「MAJOR IN MINOR」有一套獨屬於林家謙流動的音樂邏輯。這一年多里,有唱作主導的歌曲派臺,林家謙高度參與了歌曲的創作,甚至有幾首歌的作詞、作曲和編曲均一人包攬,先後推出了《下一位前度》、《Just Carry On》、《聽風》、《拼命無恙》和《一人之境》五首歌。


林家謙的Mini Album「MAJOR IN MINOR」,對於期待他作品已久的歌迷無疑一顆重磅炸彈。

雖然歌曲此前均已派臺,且包括《下一位前度》、《拼命無恙》和《一人之境》等歌曲的口碑反饋都相當不錯,但直到專輯正式推出五天前纔有出碟的訊號,驚喜稱得上毫無徵兆。林家謙也坦誠這是“一個多月前的想法”,專輯的推出實際上讓Single得以成功過渡到專輯,最終達成了一個理想的完整呈現效果。

到22日實體專輯和數字專輯同步推出時,兩個不同版本的實體封面,曲序上藉由純音樂和歌曲之間的關聯都形成了一趟特別的旅程,林家謙將聽衆代入到自己的歌曲情景中。


▲兩個版本的封面,在我看來是各有特色的

從封面的主視覺來看,專輯主打橙色和藍色系,橙色封面藍衣和藍字,藍色封面則相反,形成了一種對仗之美。而封面通過光色和陰影的渲染處理打造出一種藝術感,看得出在設計上是着重凸顯人本身的,這也是近幾年香港實體唱片偏愛的封面設計。「MAJOR IN MINOR」自然不例外,將鏡頭聚焦家謙的半邊側臉,弧度展現出靚仔臉部輪廓的帥氣美感。而字體上Major和Minor分位於上下位置形成顛倒,中間白色細體字則是林家謙的英文名TERENCE LAM,設計非常用心。

而落腳到音樂上,林家謙充分發揮着自己創作系歌手的特質,高度參與了這張專輯的製作、創作和把控。以Major(大調)和Minor(小調)的手法形成了音樂上某種調和的色彩,整張作品有着情緒化和表達類型的兼容互補,將林家謙的音樂全貌完整地呈現在觀衆面前。

當然,這張專輯中,大調與小調的貫通,也催生出一部流動的音樂情景劇。它依託於歌手在歌曲中交付的情感聯結,從創作者維度切入產生唱片形態,有別於傳統唱片模式的引入。


01 幕後or臺前,林家謙是誰?

在正式說到專輯前,我們不妨先聊聊這位“靚仔”林家謙是誰?

如果你關注香港歌壇,那麼他這些年的創作你應該都有所耳聞。與陳詠謙合作,林家謙爲JW量身定製了“矛盾三部曲”《矛盾一生》、《多少年》和《自由飛翔》;由黃偉文填詞的2019年叱吒至尊歌曲《心之科學》,是林家謙與Dear Jane的Howie合作作曲;而諸如楊千嬅《餘春嬌》、張敬軒《潛水》和《假以時日》、梁詠琪《平安夜》、林奕匡《停止繁殖》、周柏豪《關於我們》和《磨牙》、衛蘭《伯利恆的主角》、鄧小巧《重陽》和《原罪》、林二汶《愛情是一種法國甜品》、李幸倪《人間鬍子》、許靖韻《原來我們都一樣》等歌曲,作曲都來自靚仔。

從創作來看,這類的旋律不同於標準廣東歌作品,非常會抓記憶點。旋律線精緻典雅,敘事流暢而不落俗套,有標誌性的個人特色,他先後爲多位歌手量身定製出適合的曲目。

當然,他還爲許多非香港樂壇歌手交出過質量相當高的創作,比如林宥嘉的《勿忘你》(同曲不同詞的粵語版《壞與更壞》)和《飛》,楊丞琳的《獻醜》(粵語版《我不認識你》)、江美琪專輯的同名主打《我們都是有歌的人》、曾沛慈的《水深火熱》、何潔《破冰》等。而彭佳慧《我想念我自己》、王櫟鑫《大不了就遺憾》這兩首同名主打,林家謙也參與了歌曲創作的部分。

以作曲人和鋼琴家身份與多位歌手展開合作的林家謙,憑藉一首首優質的創作被樂迷熟識,以幕後音樂人的身份逐漸走入大衆視野。


這是幕後,一做就是四年多。

林家謙源源不斷地向香港樂壇輸送着優質創作,也通過創作積累起自己的一套經驗和方法,俘獲衆多人心頭好的同時,林家謙對市場、對作品,和對自身的音樂訴求都更加清晰。

2018年推出的歌曲《如影隨心》作爲電影同名歌曲,由林家謙作曲,和JC合唱,是一首標準的適應影視作品的OST。家謙以歌者身份的試水,在歌壇驚起一些水花。

而從2019年開始,隨着第一首個人派臺歌曲《下一位前度》的正式曝光,Terence Lam開始進入歌壇的新階段——從幕後轉向臺前,兼顧創作者和演唱者兩種身份的自由切換,開始了他以Solo獨立歌手的身份闖入香港歌壇的職業生涯。

這一年多里,有唱作主導的歌曲派臺,林家謙高度參與了歌曲的創作,甚至有幾首歌的作詞、作曲和編曲均一人包攬,先後推出了《下一位前度》、《Just Carry On》、《聽風》、《拼命無恙》和《一人之境》五首歌;有以嘉賓身份現身的Live現場,去年這一年的時間裏,家謙先後以嘉賓身份出席了黃妍、林二汶、許靖韻和鄧小巧的音樂會或發佈會,現場同臺合唱歌曲;也有在頒獎禮和各種活動上,接連斬獲了不少樂壇大獎,林家謙成功榮升爲2019年香港歌壇最紅的年度唱作新人。

幕後和臺前同樣重要,而作爲新生代音樂人代表,“靚仔”林家謙無疑是值得Pick的!


02 Major in Minor,流動的音樂邏輯

在已經擁有足量派臺歌曲的基礎上,林家謙這張「MAJOR IN MINOR」也應時和應需而生,以一張完整MINI ALBUM的態度將音樂表達出來。

引用他在ins的po文便能看出部分端倪,“一直比較抗拒出碟是因爲當初做歌不是從某個概念/方向出發,怕不夠統一。但透過樂迷的反饋和自己的領悟,慢慢發現一直做出來的歌有些共通點,而timing上覺得也是時候總結這個階段的我,所以並沒有濫竽充數地多做幾首單曲,而是多寫幾首純音樂把歌曲串連起來成一個完整的journey,我覺得纔是剛剛好。希望你可以順著整個flow聽一遍,並能感受tracks與tracks之間的關係及當中的情緒、心思和誠意。”

因此,這張專輯有着非常顯著的情景劇化,圍繞情感展開,但音樂邏輯又是流動的。它紮根在感情上,遞進式展開,歌曲之間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關聯,變成了音樂之旅。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張專輯,便會發現這一點。它並非四零八落地一股腦把歌曲塞進專輯,也不是通過拼組Single單曲或者依靠企劃來把玩概念的設計,而是用樂理範疇中所指的Major與Minor的穿插從而打造出一種情景劇的樣式。

關於樂理的部分,往深了說大家不一定能懂,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大調和小調,以及專輯名:在曲調偏向上,大調更爲敞亮明快,小調則黯淡陰鬱,它們是有區別卻相互滲透的。因爲即便是大調,你也能從林家謙的演唱感受到情緒落點的悲哀;而那些小調,反而也有些歡娛埋置的情緒。因此“MAJOR IN MINOR”以一種貫通的方式讓兩者得以兼容。

當然,這與林家謙本身是創作人外還是鋼琴家的身份是分不開的,所以在音樂中運用到這樣一些大小調互相轉換的手法會讓作品聽感很連貫,銜接過渡更爲舒服。

我們也可以由此歸納出這張專輯的特質:音樂以情緒爲樣本,情感高度服務於歌曲,「MAJOR IN MINOR」有一套獨屬於林家謙流動的音樂邏輯。順着曲序完整聽完這張專輯,不管是純音樂還是歌曲,你都能感受到林家謙在作品中的用心。


在MINI ALBUM「MAJOR IN MINOR」中,收錄了五首歌曲、三首純音樂和一首Demo。

歌曲是這張專輯的核心和人文承載,五首歌都是由鋼琴主導調性音樂切入,分別用C大調、Ab大調、Bb大調、D大調和G#大調來創作旋律,且都標註在歌名上;而三首純音樂則以小調切入,以捎帶哀傷的旋律作爲歌曲與歌曲之間的過渡;最後一首《another day》作爲整張專輯的收尾,聽感上一氣呵成。

開場純音樂《after the party》僅一分鐘,但迷幻電子合成器搭配上節奏感強的調式構架,你能依稀從作品中聽出另一首歌曲《拼命無恙》的人聲採樣,比如非常明顯的“可惜錯”,構成了一個起興式的音樂伏筆。林家謙利用這首歌曲歌名對應的場景化,把線索放在了“派對結束後”發生的故事,整張專輯有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情景切入。


▲《一人之境》單曲封面

緊接在開場曲後的《一人之境》在五月初派臺,放在整張專輯裏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在我看來是整張專輯的一個“點題曲”。關於“一人之境”這個有點蒼白和孤寂的話題,它集中了矛盾衝突,一個人有它的好與壞,大調和小調、快樂和不快樂等都是對立面,但它也可以互相包容,恰好充分論證了Major和Minor中間那個“in”的意思。

林家謙如實寫下“一個人原來都可以盡興,多了人卻還沒多高興”這樣淺白直接的歌詞,從習慣中抽離出另一種個體情感。這首歌是林家謙這張專輯所有歌曲裏參與度最高的一首,一人包攬了詞曲編制等,用非常林家謙式的創作手法去創作出一首高質量粵語佳作。主歌旋律的樸素和聲音的顆粒感,副歌絃樂、銅管樂、電吉他和貝斯等形成的空間音效和EDM特質,都是用明豔的旋律和多種樂器導入的編曲去包裝歌曲內核。而他的標誌性唱法和獨特聲線,也在這首歌中非常具備辨識度。

《memories》是專輯的第二首純音樂,以舒緩流暢的輕音樂主體和漸進螺旋上升的音階將人拉入回憶的過往中,也引出了接下來兩首互爲連續劇的歌曲,他們同樣直指“忘記”——

第一首《下一位前度》由林夕作詞,澤日生和林家謙作曲,是家謙的首支雙臺冠軍歌,也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solo作品。在這首歌中,金句頻出,而旋律上乘,一語中的失戀者的內心思緒,林家謙也在歌曲中代入了他理解的關鍵詞“遺忘”與“放下”。

“下一位前度的豁達只是掩飾接下來就要誠實面對狼狽的真相”是林家謙爲《拼命無恙》的註腳,第二首《拼命無恙》也被歌迷和媒體普遍認作《下一位前度》2.0。歌曲雖然同樣由林夕作詞,但作曲換成了林家謙一人,旋律更加體現了林家謙的音樂標籤。詞作上呼應了《下一位前度》,但《拼命無恙》更偏向於一種傷口癒合後的真正成長。這首歌在流行氣質裏包裹人文情調,以不規則K歌型創作直入,將詞中意象通過旋律編織成畫面,再通過演唱表達出來,這個過程的契合度更具有林家謙的個人標籤。

與《memories》旋律中所指的“回憶”不同,第三首純音樂《regression》(“迴歸”)則是將人拉回到現實中,從失戀的狀態中走出來,逐步迴歸到一個人的生活。從純音樂和歌曲的分佈,我們大致也可以把歌曲劃分爲一個階段式的表達:現在(曲目1-2)-過去(曲目3-5)-現在(曲目6-8)-未來(曲目9)。


《聽風》《just carry on》這兩首歌都是由林家謙一人包攬詞曲創作和編曲,它們都是紮根現實的曲目。

前者講“習慣”,以中慢板抒情風托出家謙治癒式唱腔,整首歌都讓人如沐春風;後者說的“繼續”,林家謙在這首歌寓意了勵志的人生哲理,以中快板頗具節奏感的曲調形成一種環繞之勢,這種稍顯錯位的停頓和難琢磨的節奏是林家謙創作的特點之一,也延伸出越聽越上頭的聽感。在這張專輯中,作品都帶有非常立體的原創屬性。

而最後一首Demo《another day》放在結尾,是家謙給明天、亦是給將來的一首“留白”。家謙在以這首《一人之境》Demo作爲完結,僅保留了副歌部分一小段哼唱,也讓整張專輯在這個完整的音樂邏輯下,真正成了一部流動的情景劇。


03 情緒and矛盾,家謙的歌壇進行時

除開每首歌曲的創作和呈現以外,林家謙的演唱也非常特色。

比如在《下一位前度》裏,曲調的明快和詞作的傷感形成了一種情緒上的矛盾,反而被林家謙這種辨識度的演唱梳理出歌曲的對應情緒;而《一人之境》歌曲裏的怡然和看開,在林家謙的演唱裏又滋生出一點微苦的韻味……他的演唱裏,情緒和矛盾是貫穿始終的。

但我恰恰認爲,這種矛盾反而刺激了歌曲更好的表達。他的辨識度唱腔從斷句、聲線,到情感處理上都獨具一格,看起來往往未傾注過多感情,卻因爲演唱的特質產生了一種矛盾覆蓋下留白感,會讓聽衆自動帶入到歌曲情緒中。他的演唱,是高度服務於創作的,也形成了一種糅合了創作意識和人文思索的作品。

我們常說那些作者可能比歌手會更懂歌曲表達,創作型歌手也往往能在唱上輸出一種全面的意識,跳脫出單純對情感側寫的表達。林家謙從幕後到歌手這條路,反而爲他開啓了另一條火力全開的歌壇人生。

從「MAJOR IN MINOR」開始,林家謙的歌手人生也正在往更敞亮的未來持續進行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