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杨虎城还经常带着他的儿子杨拯民(杨瀚的父亲)去找张学良,张学良当时也对他们很好,还给杨拯民讲故事,在杨拯民的心里他觉得两家人的关系是很好的。既然是自己爷爷的“生死兄弟”,杨瀚对于张学良的这种态度,不是很理解,于是他试图查阅资料,还原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张学良和杨虎城应该是生死兄弟,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同生死共患难。按道理来说,关系应该很好,他们应该是以好兄弟相称的,但事实上却是出乎人们意外。在张学良晚年的时候,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曾经来拜访过张学良,但是张学良对他却是不感兴趣,态度略显冷淡,也没有热情地招呼。面对杨瀚的拜访,张学良也只是回了一句:“挺好的。”


既然是自己爷爷的“生死兄弟”,杨瀚对于张学良的这种态度,不是很理解,于是他试图查阅资料,还原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杨瀚出生的时候,自己的爷爷杨虎城已经去世了,在他的印象里,基本上没有杨虎城的印象,更加没有张学良的印象。在不断了解当年事件的时候,杨瀚发现了第一条线索,就是当年张学良刚到达西安的时候,张学良认为杨虎城是一个粗人,根本看不起他。


后来因为都坚持抗日,观念相同,在逼迫蒋介石抗日这一观点达成共识,一致决定用军事手段推翻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决策,这么多的共识才使得两个人的关系逐渐缓和。当时杨虎城还经常带着他的儿子杨拯民(杨瀚的父亲)去找张学良,张学良当时也对他们很好,还给杨拯民讲故事,在杨拯民的心里他觉得两家人的关系是很好的。


所以,杨拯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想再见一次张学良,见这个对他意义非凡的叔叔。不久,张学良重获自由,杨瀚也准备带着父亲杨拯民去拜见张学良,但是不知是天公不作美还是碰巧,杨拯民在出发前就突然患病,导致他们的行程被耽搁了,这个心愿也就在两年后变成了遗愿。


然后就到了本文开始说的,杨瀚独自前去夏威夷拜访张学良,但是张学良对他这个故人的后人态度十分冷淡。后来他还陪张学良散了会步,但是他还是没有说一句话。一开始,杨瀚还以为是张学良年纪大了,很少交流说话,就没有很在意。


但是当他参加张学良的一百岁寿宴的时候,却发现张学良在宴会上不是一口不开了,而是侃侃而谈,这与他当初拜访的时候,根本不一样,杨瀚也也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年龄的问题。杨瀚自然是十分诧异,查了很多年的资料才发现,杨虎城与张学良他们两个曾经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执。


这个争执当然是在“放蒋”的问题上,当时他们面对着很多的压力,不得已临时做出决策,这两位并没有达成一致,一个说放,一个说不放。但是其中还有两个人在一旁做决策,一个是宋美龄,一个是宋子文,他们两个代表蒋介石和他们谈判,在这期间为了回避态度强硬的杨虎城,他们在谈判中一致用英文交流。


而杨虎城就吃了文化的亏,谈判期间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在12月23日的谈判中,宋美龄提议,让张学良可以在25日放了蒋介石回南京,称为是圣诞礼物,张学良也同意了宋美龄的要求。杨虎城自然不知道他们已经说到了“放蒋”。之后,蒋介石回了南京,两家人就有了间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