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通过物理方法,使罐内产生较强的负压吸附力,可将局部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邪及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疏通经络气血、激发人体正气、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吃得过饱或饥渴时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想当年,小编因为湿气太重,趁着夜黑风高周末去拔了个火罐,因为是夏天,衣领不能彻底的“遮羞”,小编“不慎”露出了脖颈区域的火罐印,被朋友们恶狠狠的嘲笑。

虽然留下的火罐印被人嘲笑,但是,拔火罐,对于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真的非常有效啊!!!亲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小编不仅要强烈安利这个良方,还要将专业的拔罐知识传授给大家,快来康康鸭~

拔火罐是一种物理疗法,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通过物理方法,使罐内产生较强的负压吸附力,可将局部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邪及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疏通经络气血、激发人体正气、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拔火罐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做“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用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

另外,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就能消失。

吃得过饱或饥渴时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总之,操作者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能分心,按规范操作,切记不能在操作时三心二意,或马马虎虎,否则,很容易出现被烧伤的惨况。

声明:

部分图片 来自网络平台

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商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