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之,孩子不願意做功課一定是有原因的,作爲家長一定要找出問題所在,在對症下藥,切不可能盲目逼迫孩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上學時期,我常常和她就不同話題聊到天南地北,例如簡單一張世界地圖和一個地球儀,便能好好研究歷史和地理。

上學了! 做功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是有些孩子常常不願意做功課,令父母相當煩惱。要改善問題,先要找出原因,家長需要對症下藥。方能得到有效改善。以下三種方法僅供參考,如果家長們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給我留言,我樂意和其他家長們一起分享!

1 | 不懂做功課,所以不願做

提供適當的自學工具和資源,有時孩子可能不是故意不做作業,而是因爲有些課程太難開始。除了鼓勵孩子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外,家長還可以提供不同的自學工具,讓孩子學會如何找到自己的答案。比如,我上小學的時候,會給她買字典、字典、百科全書兒童讀物、寫書樣本等,引導她找出作業所需的材料。父母不能給太多幫助,只能引導,否則會養成依賴的性格。

2 | 對做功課沒有責任感

減少陪同孩子一起做功課的次數,孩子沒有責任感,往往出於父母過份介入。切記,就是家長比孩子更加着急,每每都會出大招去迫使孩子完成功課。久而久之,子女的自主學習力會越來越低。因此,我從來不會陪伴做功課,以免她會倚賴我,要讓她明白做功課是她要負的責任,即使真是沒有交功課,也應獨自承擔後果。

3 | 對功課沒有興趣,沒有動力做

引導孩子學習的熱情,有些功課的確是較枯燥,例如抄寫句子。不過,如果你能讓孩子發掘到不同的字背後各有故事,事情會瞬間有趣。父母若能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他們自然會主動追求知識。上學時期,我常常和她就不同話題聊到天南地北,例如簡單一張世界地圖和一個地球儀,便能好好研究歷史和地理。

總之,孩子不願意做功課一定是有原因的,作爲家長一定要找出問題所在,在對症下藥,切不可能盲目逼迫孩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相信聰明的寶媽寶爸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