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着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今天,智能设备制造企业、职业教育学校、用人单位应创新合作模式,可以采用“设备企业指导、职教学校开班、多家用人单位联合派出学员参加”等新模式、新方法,使培训内容贴近产业需求,降低各方成本投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许启金认为,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开展产业工人培训,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结构复杂、差异也多,目前,我国还没有摆脱低层次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格局,社会上依然存在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素质低下,与我国着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不相匹配。全国政协委员、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表示,产业工人队伍总体技能跟不上高端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和要求,是产业工人培养的一大短板。他建议,国家要高度重视存量产业工人技能的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许启金

当前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势头迅猛,包括船舶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逐渐淘汰传统老旧的工业设备,加强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更新换代,探索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安全性。“但我们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有些‘跛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问题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越来越显现。”许启金说。

对此,许启金建议,首先要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特别是对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资金实力、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规范性地开展针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为了满足人力需求,在船舶行业,不少中小民营企业用各种方式在业内“挖墙脚”,造成人才流动的混乱。许启金认为,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开展产业工人培训,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其次,许启金建议,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多为学校与企业“一对一”的定向培训、订单式培养等模式,这就对企业的资金投入产生了较高的门槛。在国家着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今天,智能设备制造企业、职业教育学校、用人单位应创新合作模式,可以采用“设备企业指导、职教学校开班、多家用人单位联合派出学员参加”等新模式、新方法,使培训内容贴近产业需求,降低各方成本投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船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中小企业还是在大量使用农民工,要重视和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把农民工真正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系。” 许启金说。

(记者 邝展婷)

相关阅读:全国人大代表马加友:让技能工人成为造船强国的中坚力量 两会之声|职教联盟缘何形式大于内容?校企合作难题怎么破?

声明:《中国船舶报》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对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