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街头的法国妇女不算漂亮,但大多穿着得体,称得上莺莺娇软!
巴黎街头的法国妇女不算漂亮,但大多穿着得体,风姿秀逸,称得上是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不过,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也有“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一面。1789年,饥寒交迫的巴黎妇女集体跑到凡尔赛宫,裹挟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室回到巴黎,强迫国王在巴黎人民的监督。
巴士底狱遗址是法国大革命的纪念碑。纪念碑很平常,很旧。纪念碑下堆放有圈乱石,据说是当初巴士底狱的石头。巴士底狱原是城墙的一处城门,1370年按法国国王查尔斯王五世的旨意修建,为的是防范英国人的入侵,以后这里被修为堡垒。
不过,1789年7月14日,市民们前来攻打巴士底狱的时候,里面只关了7人。而且市民们原先并不是要来解放钦犯的,而是要寻找弹药,只是巴士底狱的头目过于傲慢,群众才愤而攻打。历史上的革命几乎都是必然的,但革命的导火索又经常是偶然市民们攻打巴士底狱后,路易十六从睡梦中被叫醒(他打了一天的猎,鞍马劳顿)。路易十六昏昏沉沉地问身边的人:“是暴乱吗?左右答道:“不,陛下,是革命。”
以上对话有可能是史学家杜撰的,其目的是讴歌革命,鞭挞暴君。路易十六听上去像个暴君,但其实是个李煜似的亡国之君,整天醉心于打和修钟。根据革命政府的命令,巴士底狱很快被夷为平地,剩下一堆堆乱石。但7月14日,攻打巴士底狱的这天,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义勇军进行曲》应该是世界上最雄壮、最悲壮的国歌。法国也有两首歌,一听就会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上街游行。一首是《国际歌》,另一首是法国国歌《马赛曲》。《马赛曲》也孕育于法国与外族的战争。
1872年4月20日,法国向奥地利宣战4天之后,一位工兵上尉一挥而就,为来自马赛的志愿军写成此歌,而《义勇军进行曲》的收尾也是“前进!前进!前进!进!”《马赛曲》最精彩的一句是“前进,前进!”两首国歌都唱到“血”,但意境略有不同。《义勇军进行曲》是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马赛曲》则是“誓叫敌人肮脏的血,浇灌我们的田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法两国是同盟国。两国抵抗外族侵略都是英勇无比,而两国又都出过巨奸。法国出了个贝当,组成了附敌的维希政府,中国则冒出来一个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贝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英雄,汪精卫也曾是视死如归的反清义士,历史总是这样捉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