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靠西河学派,魏国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中心,也因此吸引培养了巨量的人才,笔者认为就像现在的美帝。魏国从建国起,国君魏文侯就大力招揽启用出身平民的人才,像吴起、李悝出身卫国平民,乐羊、西门豹出身魏国平民,翟璜更是出身戎狄,依靠这些众多的人才和开明的政策,魏国成为了战国前期实力最强的霸主。

西点军校是美国的一所著名军事学院,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美国和世界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如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等都是影响世界的人物。我国早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也有一个这样的“西点军校”。那就是魏国,战国前期七雄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秦朝宰相李斯曾说过,秦国的崛起功劳最大当属三个人,分别是商鞅、范睢和张仪。而这三个如此厉害的人物竟然都出自魏国,那魏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才?又为什么人才都跑到秦国了呢?

魏国是战国时期七国中最早开始变革和称雄的国家。魏国从建国起,国君魏文侯就大力招揽启用出身平民的人才,像吴起、李悝出身卫国平民,乐羊、西门豹出身魏国平民,翟璜更是出身戎狄,依靠这些众多的人才和开明的政策,魏国成为了战国前期实力最强的霸主。然而魏文侯还觉得不够,他还亲自拜当时的文学宗师,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并以子夏为首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依靠西河学派,魏国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中心,也因此吸引培养了巨量的人才,笔者认为就像现在的美帝。

我们来看一下现如今的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超级强国。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大国和教育大国,美国自二战时期就开始拉拢各国流亡的科学家。一直到今天,世界上各国的人才仍有超过一半都留在了美国。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经济,教育对于一个人才的吸引力,你是世界第一超级强国,你是教育大国,你是移民性的国家,那你就可以大规模地吸收这些人才,其他国家只能无奈。这一点我们再把美国现如今的地位代入到战国初期的魏国,魏国当时的情况较今天的美国只强不弱。

魏国领土处在今天山西的南边,河南的北边,它的都城是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这个位置正好处于列国中央,被列国包围。战国七雄,它被五个国家包着。说白了,魏国这个地方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多。所以使魏国的信息特别敏锐,列国有什么事,最先到达魏国。所以信息通畅发达,有利于培养视野开阔的人才。这样一个交通便利,政治开明、国家强大有保障的魏国自然就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那魏国的人才为什么都跑光了?还落得了一个战国人才输送基地的下场呢?笔者认为可以用《孟子》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魏文侯之后,魏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还一跃成为了七国霸主,后世的国君自然开始飘飘然。除此之外,魏国也是最先改革的一个国家,阶级固化严重。还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那就是魏国人才太多了,一个国家官职也就那些,实在安排不了这么多大神。笔者真感慨于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文化盛世。

后来随着李悝去世、吴起叛逃楚国、乐羊被贬,平民官僚集团也随之慢慢式微。等到魏惠王即位时,魏国朝堂上已经基本没有平民上位的可能性了,这也就是门客出身的卫鞅、范雎,平民出身的张仪无法在魏国一展雄才,只能逃到更加缺乏人才的秦国的缘由。而且孙膑和范睢被魏国构害后,魏国害贤的名声远扬。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其余诸国也开始“睁眼看世界”,纷纷效仿魏文侯的纳贤改革,其中以秦国最为求贤若渴。笔者前面介绍了魏国的地理位置,处在诸国中间,交通四通发达,一些聚集在魏国但还未受重用的人才便纷纷四散而去到其他诸国碰运气了。

从魏国流失的这些人才跑到了其他国家,都成了名震一时的国士。马陵之战后,当时魏国国君魏惠王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此后在位二十多年,除了失败,竟然再无任何可圈可点之处。强大的战国早期霸主魏国就这样慢慢地衰落了,被强大的秦国慢慢蚕食,最后和六国一起为秦所灭。笔者纵观魏国的兴衰,不禁感慨“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可见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人才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大家认为呢?
相关文章